擊隊”名義建立起來為10萬名國防軍提供秘密後備人員的“黑色國防軍”就此解散了。*西克特接著把他的注意力轉移到薩克森、圖林吉亞、漢堡和魯爾方面共產黨暴動的威脅上去。在鎮壓左派方面,陸軍的忠誠是毫無問題的。在薩克森,當地國防軍司令逮捕了社會黨—共產黨聯合政府人員,並且任命了一名國家長官執掌政權。在漢堡和其他地方,共產黨很快受到嚴厲的鎮壓。柏林現在認為,比較輕易地鎮壓了布林什維分子以後,已經剝奪了巴伐利亞陰謀分子聲稱他們的真正目的是要從共產主義手中拯救共和國的藉口,並且認為他們現在總該會承認全國政府的權威了。但是事情的結果卻不是如此。
巴伐利亞仍舊違抗柏林。它現在處在三巨頭的獨裁控制之下,三巨頭是邦長官卡爾、駐在已伐利亞的國防軍司令奧托·馮·洛索夫將軍和邦警察局長漢斯·馮·賽塞爾上校。卡爾拒絕承認埃'66'伯特總統宣佈德國處於緊急狀態的命令適用於巴伐利亞。他拒絕執行柏林方面的任何命令。全國政府要求取締希特勒的報紙《人民觀察家報》,因為它惡毒攻擊共和國,特別是西克特、施特萊斯曼和格斯勒,但是卡爾卻輕蔑地加以拒絕了。
柏林方面的第二道命令是:逮捕巴伐利亞一些武裝團體的3 個臭名遠揚的首腦:海斯上尉、卡普政變中的“英雄”埃爾哈特上尉和羅姆的男寵羅斯已赫中尉。卡爾也置之不理,西克特不能再忍耐了,他命令馮·洛索夫將軍取締納粹黨黨報和逮捕這3 個自由團人員。但是這位將軍卻遲遲沒有遵命,因為他自己也是巴伐利亞人,而且思想混亂,性格軟弱,希特勒的雄辯和卡爾的勸說已使他上了鉤,10月24日,西克特撤換了他,另派克萊斯·馮·克萊森施但因將軍接替。但是,卡爾不肯接受柏林方面的片面決定。他宣稱,洛索夫將繼續擔任駐在巴伐利亞的國防軍司令,並且強迫陸軍軍官和士兵舉行特別宣誓,效忠巴伐利亞政府,這不僅是違抗西克特,而且是藐視憲法。
在柏林方面看來,這不僅是政治反叛,而且還是軍事反叛。馮·西克特將軍現在決心要平定這次雙重反叛。他向巴伐利亞三巨頭。向希特勒和武裝團體發出了一個明白的警告:他們方面的任何反叛都將受到武力的對付。但是對這位納粹黨領袖來說,這時要再後退已經太晚了。他的激烈的黨羽都要求行動起來。他的衝鋒隊隊長之一威廉·勃魯克納中尉則要求他馬上採取行動。“時候到了,”他提醒說,“我已約束不住弟兄們了。如果現在再不採取行動,他們就要離開我們了。”
希特勒也認識到,如果施特萊斯曼贏得更多的時間,並且恢復國內平靜成功的話,他自己的機會就會喪失。因此他要求卡爾和洛索夫趁現在柏林方面還沒有嚮慕尼黑進軍之前就向柏林進軍。他開始懷疑,三巨頭不是膽怯了,就是打算在沒有他參加的情況下搞政變,鬧分離,要巴伐利亞脫離德國。希特勒狂熱地主張建立一個強大的民族主義的統一的德國,對於這種政變他是絕對反對的。
在西克特提出警告後,卡爾、洛索夫、賽塞爾的確是開始喪膽了。他們沒有興趣作無益的姿態而自毀前途。11月6 日,他們告訴戰鬥聯盟:不能催促他們採取輕率行動;究竟在什麼時候,用什麼方式採取行動,只有他們才有權決定。希特勒是戰鬥聯盟的主要政治人物,因此這等於告訴希濘勒,他必須自己掌握主動。他如果要單獨舉行政變,還沒有足夠的後盾。他必須得到巴伐利亞邦、軍隊和警察的支援,這是他在維也納流浪的日子裡學到的教訓。他總得想個辦法使卡爾、洛索夫、賽塞爾處在不得不與他一起行動而且沒有退步餘地的地位。這需要大膽,甚至冒險,現在'67'希特勒用事實證明他是有這種魄力的。他決定劫持三巨頭,強迫他們按照他的要求行使他們的權力。
這個主意最初是羅森堡和施勃納一里希特這兩個從俄國逃出來的人向希特勒建議的。後者借他妻子的姓充起貴族來,自稱為馬克斯·埃爾溫·馮·施勃納一里希特。他是個來歷可疑的角色,像羅森堡一樣,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波羅的海沿岸的俄國省份裡度過的,戰後同其他難民一起從蘇聯逃到慕尼黑,在這裡加入了納粹黨,成了希特勒親信之一。
11月4 日是德國陣亡將士紀念日(Totengedenktag),慕尼黑市中心要舉行軍事檢閱,報上已經宣佈,在一條通向英烈祠的狹隘街道上設立的檢閱臺上,接受軍隊敬禮的,除了眾望所歸的盧伯萊希特太子之外,還有卡爾、洛索夫和賽塞爾。施勃納一里希特和羅森堡向希特勒建議,用卡車裝運幾百名衝鋒隊,在受檢閱的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