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索夫被派往立陶宛;維辛斯基被派往拉脫維亞;日丹諾夫被派往愛沙尼亞。
這3 個人像人們預期的那樣,徹底地執行了他們的任務,特別是後面這兩個人。早在6 月14日,德軍進入巴黎的那一天,蘇聯政府已經向立陶宛發出了限9 小時答覆的最後通牒,要求它的政府辭職,逮捕它的一些主要官員,並且要求有權願派多少紅軍就派多少紅軍去。雖然立陶宛政府接受了這個最後通牒,莫斯科還是認為它的接受“不能令人滿意”。第二天,即6 月15日,蘇軍佔領了這個國家——與德國接壤的唯一波羅的海國家。在以後的兩天中,蘇聯向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提出了同樣的最後通牒,接著它們也都被紅軍佔領了。
在這些事情上,斯大林是能夠和希特勒一樣殘酷無情的——甚至比希特勒更加無恥。報紙受到壓制,政黨領袖被捕,除了共產黨以外的各個政黨都被宣佈為非法。俄國人7 月14日在這3 國舉行了“選舉”,在這樣“選出的”
各國議會透過把它們的國家併入蘇聯以後,俄國的最高蘇維埃(議會)就“接納”它們到祖國來:立陶宛在8 月3 日被接納,拉脫維亞在8 月5 日,愛沙尼亞在8月6日。
阿道夫·希特勒丟了面子。但是他由於忙於設法組織對英國的入侵工作,對此無能為力。根據裡賓特洛甫的命令,3 個波羅的海國家駐柏林公使抗議俄國侵略的信件被退還給他們了。為了進一步使德國人丟臉,莫洛托夫在8 月11日不客氣地叫他們在兩週內“清理”德國駐在考那斯、里加和塔林的公使館,並在9 月1 日以前,關閉在這些波羅的海國家的領事館。
佔領波羅的海國家並沒有滿足斯大林的貪慾。英法軍隊驚人迅速的崩潰促使他儘量趁火打劫。他顯然覺得,時不再來,機不可失。6 月23日,即法國正式投降,在貢比臬簽訂停戰協定的第二天,莫洛托夫再次召見納粹駐莫斯科大使,對他說,“比薩拉比亞問題的解決刻不容緩。如果羅馬尼亞政府拒絕接受和平協定,蘇聯政府決心使用武力”。莫洛托夫又說,蘇聯希望德國“不要妨礙而要支援蘇聯的行動”。此外,“蘇聯的要求也同樣擴大到布科維那”。比薩拉比亞是羅馬尼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從俄國手中奪去的。但是布科維那從來不是俄國的領土,羅馬尼亞1919年佔領布科維那以前,它一直處在奧地利管轄之下。當納粹—蘇聯條約在莫斯科進行談判的時候,裡賓特洛甫曾被迫把比薩拉比亞劃歸俄國的利益範圍。他現在向希特勒提醒這一點,因為希特勒向他詢問此事。但是他從來沒有放棄過布科維那。
柏林方面相當驚慌。這種驚慌情緒也傳播到最高統帥部在西'795' 線的大本營。德軍非常需要羅馬尼亞的石油,德國也需要從這個巴爾幹國家得到的糧食和飼料。如果紅軍佔領羅馬尼亞,德國就會失去這些東西。若干時候以前,5 月23日,當法蘭西戰役達到高潮的時候,羅馬尼亞參謀總部曾向德國最高統帥部發出求援電報,通知它說,蘇軍正在邊界集中。約德爾在第二天的日記中總括了希特勒大本營的反應。他說:“由於俄國集中部隊對付比薩拉比亞,東方局勢日益逼人。”
6 月26日晚上,俄國向羅馬尼亞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割讓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那,並且堅持要羅馬尼亞在第二天答覆。裡賓特洛甫在專車上慌忙向德國駐布加勒斯特公使發出指示,要他勸告羅馬尼亞政府屈服。6 月27日,羅馬尼亞屈服了。蘇軍在第二天開進新獲得的領土。柏林松了一口氣,由於俄國並未奪取整個羅馬尼亞,至少保住了豐富的石油和糧食來源。
從斯大林的行動和德國的秘密檔案可以清楚看出,在德國人被牽制在西線時,斯大林雖然力求在東歐能撈到多少就撈多少,但是,他並不希望也沒有打算與希特勒決裂。
6 月底,丘吉爾在一封私人信件中設法告誡斯大林,德國的征服除了對英國有危險外,對俄國也有危險。這位蘇聯獨裁者沒有答覆;他也許像幾乎所有其他人一樣,認為英國已經完蛋了。因此,他向德國人透露了英國政府的打算,原來英國首相曾趕派左翼工黨領袖斯但福·克里普斯爵士到莫斯科擔任新的大使,希望能在布林什維克那裡引起比較有利的反應——他後來悲哀地承認,這是一個無望的希望。7月初,斯大林接見了克里普斯,丘吉爾稱這次接見是“客套的和呆板的”。7月13日,莫洛托夫根據斯大林的指示向德國大使提交了關於這次秘密談話的書面備忘錄。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檔案。它透露了蘇聯獨裁者在冷靜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