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括以色列人的

宗教信仰和宗教習俗。

二、猶太人的宗教信仰

(一)信仰一神。以色列人信奉的雅畏原是民族神。當信奉雅畏神的以

色列各部落在迎南定居下來時,開始一種陌生的新生活,由遊牧生活轉入農

業,面對大地孕育的生物,生命如此奧秘,農業還要求觀測天時氣象的變化,

這一切都隨著農業文明的發展而來。迦南周圍是許多小王國,彼此間不斷爭

戰,又在社會習俗上互相影響。以色列社會經歷了劇烈的矛盾變革,從猶太

教經典《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和《列王記》中都反映出

來。在這一過程中,以色列人為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堅持祖輩留下的文化、

宗教傳統,認為雅畏神不僅在沙漠中引導以色列人,也在以色列人定居迎南

後,賜予耕地與收穫,在以色列人與各民族的共處中主持公義仁慈。在古代

西亞雜居的許多民族都各有其民族宗教,其中許多民族宗教由堅持民族習俗

而趨於儀式化,逐漸僵化,到這個民族被其他民族征服時,也就比較容易地

接受勝利者的宗教,本民族的宗教放逐漸淡忘。以色列人則在顛沛流離中,

靠宗教維繫民族,以致把民族歷史與宗教緊密聯絡起來,猶太教成為民族歷

史的儲存者,這是它的一大特點。

(二)以色列是與神立約的選民。古代的各種民族宗教都把本民族與民

族神的關係解釋為一種特殊受神保佑賜福的關係。以色列人也同樣認為自己

是神所特別揀選的民族。但是以色列民族的長期苦難使他們對蒙神揀選的特

殊關係理解為神不僅賜福、也降禍。

(三)神的意旨體現在它所啟示的律法,遵行神的旨意就要遵行猶太教

的律法。在以色列人的歷史傳說中,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去尋找神所應

許的“流奶與蜜之地”。第三個月第一天到了西奈曠野,摩西上西奈山,山

上雷電交加,濃雲密佈、角聲齊鳴,神在雷霆中頒佈“十誡”。這十誡是:

①我是天主,是你的天主,是我領你出了埃及地奴隸之所,除我之外,

你不可有別的神。

②不可為你製作任何類似天上、地上、或地下水中之物的雕像,不可叩

拜,也不可敬奉這些像。

③不可妄呼上主、你天主的名。

④應守安息日為聖日,六日勤勞作工。

⑤當孝敬父母。

⑥不可殺人。

⑦不可姦淫。

⑧不可偷盜。

⑨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

⑩不可貪人一切所有的。

以色列人認為,神定下這些誡命,為的是鍛鍊以色列民族,在世界歷史

中彰顯神,使人認識神、愛慕神。但是,猶太教並不認為,非猶太人必須皈

依猶太教才能得救。它認為,各民族、各個人都憑本身的行為,在神面前受

到裁定,而並不在于都要接受以色列民族與神訂立的約法。對與各民族雜居

的弱小民族來說,這樣的信仰一方面幫助他們堅持民族的傳統,另一方面又

不致因堅持民族傳統而在宗教問題上引起衝突。堅持一神而不排斥其他宗

教,這成為在以色列民族歷義中形成的猶太教的又一基本特色。

(四)指望救世主拯救以色列民族,並全人類。在古代埃及、巴比倫、

波斯、希臘、羅馬的各種宗教中都有“救世主”的觀念,通常都是一位神主。

而猶太教宣揚的救世主卻是神所揀選的一個人。古代宗教在發展過程中,儀

式常常成為主要部分,經過獻祭儀式,神保佑獻祭者。這是一種個人與神的

關係。國王雖然代表國家獻祭,它與民眾的宗教生活實際無關。而在古代以

色列人的歷史中,個人的命運全在於民族的命運,因此宗教觀念中的救世主

也是一個全民族的救世主。它的起源還難查考,在古代猶太著述中沒有統一

的看法。

在“得救’這個宗教觀念中實際包含著古代以色列人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理想世界的圖景。古代人們運用自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