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上。道理很簡單,一個不願吃苦、不願動腦筋、沒有耐心的媽媽,是不會在培育孩子上花工夫的。我們現在的問題是:高學歷女性當了母親後更忙了,又要照顧孩子,又要忙職場,她哪裡還有很多精力時間去精心培育孩子?
現在,美國很多公司允許職員在家工作或採用靈活的上班時間。中國的企業也可根據工作性質,以不影響工作為前提,允許女性職員在孩子年幼時有相對靈活的工作時間。美國還有相當一部分母親半職工作,等孩子長大了再恢復全職工作。從長遠來看,這對社會是有利的。對於提供這類工作崗位的中國企業我們也應給予某種鼓勵和免稅的優惠。如果中國全職母親裡高學位者越來越多,對我們後代素質的提高將是巨大貢獻,對中國在全球化中保持競爭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BOOK。←虹←橋書←吧←
第20節:11 突破內向文化,秀出自我(1)
第三章 你“能說會道”嗎?——當眾言說能力
11 突破內向文化,秀出自我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12年前,湯姆和魏力一起進了如今是中國一家大型外資銀行的金融公司。魏力擁有常春藤名校物理學博士學位,眼睛深度近視,有嚴重的鼻炎,性格內向。他的英文相當好,但是當眾言說能力差,在正式場合陳述水平差。公司僱用他,是因為他數學很好,能幫銀行設計信用風險模型。湯姆是人文學院畢業的本科生,數學遠不及魏力,但卻很自信,當眾言說能力很棒,中文也不錯,發音很標準,談笑風生且幽默,很陽光,一副明星紳士的長相和派頭,精力充沛,很有魄力,上到老闆下到員工都很喜愛他。在建模型的初級階段,因為常常要加班,魏力病倒了,模型建成後關鍵的第一次presentation(專業陳述,即工作彙報),他沒法參加,只好由湯姆頂替。湯姆有不懂之處,就在電話裡向魏力請教。
模型出成果後的工作彙報,魏力本來可彌補上次的缺席,可他在幾個大老闆和整個部門員工面前很緊張,陳述得很令人失望,結結巴巴,大老闆們都聽不懂這模型到底好在哪裡,統計結果如何解釋。最後,湯姆不得不幫他解圍,用非常簡明扼要的通俗語言解釋給大老闆們聽。如今,湯姆已是美國一家大公司亞洲信用風險首席官,而魏力去年被裁員後一直在家。雖然他的專業素質遠高於湯姆,但是軟能力的缺失導致他成為金融危機的犧牲品。
美國華人,特別是那些想在美國公司裡嶄露頭角的華人,常常會議論為什麼華人在美國難以進入管理層。大家的共識集中在兩點:(1)我們是少數民族,種族歧視使得我們高升艱難;(2)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語言使我們在溝通上吃虧。
我不否認上述兩點影響中國移民在美國社會的高升。然而,平心而論,我們華人自己就是很歧視別人的一個民族,看不起外地人、鄉下人,大城市的人歧視小地方的人。我們一生都在追求高人一等,衣錦還鄉。我們華人普遍非常歧視非裔。在一次紐約華人聚會上,我問大家:“如果你和一個美國黑人相愛,你會不會和他(她)結婚?”一位在華爾街工作的女士立刻回答說:“你的這個問題本身不會成立。如果對方是黑人,我根本不會愛他。”另一個男士說:“就算我愛她,我怎麼把她帶回中國去見父母、家人以及朋友?”大家七嘴八舌,所有結論最後歸結為以上這兩個回答。這讓我大吃一驚:我們在譴責白人歧視我們的同時,卻如此根深蒂固地歧視非裔。
我們要反歧視,首先要反我們自己靈魂深處的歧視觀念。我們需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反思一下。至於語言問題,如果我們真想做高階主管,為什麼不花錢請語言專家培訓矯正呢?難道這不需要花大錢投資嗎?況且,我們現在年輕一代,不少人英語非常好。
至於在美國出生的華人,根本不存在語言問題。可是就整體而言,他們的當眾言說能力和其他美國人相比,顯然要遜色。為什麼?華人父母本身當眾言說能力差或不重視這方面的培養,無疑對其有潛移默化的負面影響。我週末在紐約教中文,學生中有一個在美國土生土長的華人學生,高中學習成績很優秀,如果在中國,憑高考成績一定能進最好的大學。可是,在美國進最好的大學讀本科,如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都要經過面試。這位學生性格內向,當眾言說能力很差,因而他所報考的所有一流大學都沒要他,最後,他只有委屈地進了二流學校。
※BOOK。※虹※橋書※吧※
第21節:11 突破內向文化,秀出自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