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2 / 4)

小說:軍人榮譽 作者:中國長城網

的宣洩而來,兩架剛剛從俯衝攻擊狀態拉起的‘強…5’式攻擊機被一連竄的高射炮火給擊中,翻滾著一頭載向地面。尾隨攻擊中的另外兩架則不得不拼命的拉起,從攻擊狀態中改了出來,流星樣竄行在夜幕之中的防空導彈和那些星星點點的割開黑暗的曳光彈隨時的都可能的擊中脆弱的飛機。

短短的半個小時內,中國軍隊第112機械化步兵師炮兵團的‘PLZ05’型52倍口徑155毫米自行榴彈炮鋪天蓋地的把個基數的高爆殺傷彈砸落在聯軍第1騎兵師的防禦圈之中,密集猛烈的炮火讓驕橫的聯軍大兵們見識到那大炮兵主義思想下孕育而生的世界第一炮兵的威力。

不管是從殺傷力還是在心理威懾力上,中國軍隊那鋪天蓋地而來的炮火都給聯軍作戰部隊帶來了最大的震撼,什麼是空地一體化火力?什麼是聯合作戰?相比之下片面追求精確打擊的美國軍隊的火力強度遠遠的要低於他們的對手…中國人。高強度、大密度的火力急襲彌補了精確度上的差異,但當那些火雨帶著聲聲的尖嘯從天而降的時候,來自內心深處的那份震撼是強度較低的精確點殺所不能夠相媲美的。

現代戰爭中的夜戰似乎的已經並不存在了,大量裝備到作戰單兵的微光夜視儀和車載熱成像儀乃至紅外線探測儀等等先進的作戰器材讓黑夜幾乎的成為了如同陽光下的作戰一般。看似一片的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幕中,擁有著先進夜視裝置的作戰士兵可以清晰的看到任何一個試圖利用夜色掩護進行活動的敵人。

二戰中瓜島上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用簡單的口令式射擊的方法一次又一次的抵擋住了擅長夜戰的日本軍隊在黑夜中發起的進攻(瓜島爭奪戰中,面對日本士兵無所不在的夜襲,擔心誤傷自己人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發明的一種簡單的作戰方法。夜間當發現有任何的作戰人員活動時,發出一個先前下達好的作戰口令,而聽到口令後的美國陸戰隊員便迅速的臥倒並向任何一個站立著的目標掃射,這就是口令式射擊法。瓜島戰役中美軍夜間幾乎都是身處戰壕中,而發起夜襲的日本軍隊根本聽不懂英文口令,措不及防中幾乎都成為了活靶);而越南戰爭中大量投放的照明彈讓夜襲的越南遊擊隊一次又一次的暴露在光亮之中,被嚴陣以待的美軍各種地面和空中打擊火力所共同殺傷。

幾次的戰爭讓美國人嚐到了夜間作戰的甜頭,在他們的眼中技術主導一切,過去是簡單的口令再到照明彈的使用,而現在先進的夜視裝置已經讓黑夜徹底了成為了白晝。而且這種白晝是技術更為先進一方的單方白晝。

不用說熱成像儀和紅外線探測儀這種尖端的裝置了,就單單是微光夜視儀中國軍隊也只是裝備到了班級別單位,只有空降部隊、偵察部隊和特種作戰部隊等少數精英部隊才達到了單兵裝備的一步,而同樣的裝備聯軍大兵卻是人人頭盔上都掛懸了一隻。至於說熱成像儀和紅外線探測儀中國軍隊只有裝甲戰車和陸軍航空部隊上配製到了基層,陸軍作戰部隊中還只是裝備到了連排級,同樣的聯軍部隊卻已經是裝備到了班級作戰組。差異由此可見。

可以說這場戰爭的夜幕對聯軍來說更是單方透明的。西方軍隊偏向於追求火力和技術上的優勢,但他們卻忘記了影響世界戰爭史最為深遠的〈孫子兵法〉卻是誕生在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度。面對戰爭中國人更為講求‘謀略’二字。

人類的智慧永遠的是機械所無法替代的,西方社會自從工業革命以來就片面的追求技術性,所以在戰爭的實踐中也深受影響,火力成了戰爭勝利的唯一檢驗標準,乃至到了19世紀古老的方陣式對決還存在於戰場之上。不斷發展的滑膛炮、線膛炮、火繩槍、來復槍、前裝式、後膛式一次次的都是技術的改進在改變著火力,而火力的強大又在決定了戰爭的發展。而東方卻是發展著自己的軍事謀略。只是在19世紀中期東西方的對決之後,腐敗無能的清帝國的戰敗使得西方的‘火力制勝論’取代了東方一直以來講求的‘謀略’,脫亞入歐的日本人率先的拋棄了‘謀略’走上了火力制勝的道路。甲午戰爭、日俄戰爭讓狂熱的喪失自我的日本人迷失了方向,當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人被更為講求火力制勝論的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打的滿地找牙的時候,一直永遠在講求一個‘謀略’的中國人卻透過朝鮮戰爭再一次的讓東方‘謀略’戰勝了西方的‘火力制勝論’

同樣的在這場二十一世紀初最為慘烈的的新技術戰爭中,拼命講求‘火力制勝論’的聯軍再一次的嘗受到了‘謀略’的重要性。高地的北坡,中國軍隊的炮火併沒有砸落而來,相比西面那烈火與鋼鐵的地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