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鐘左右,就適時結束了,然後就又介紹了一下湘省紀委的人員構成情況——其實上至常務副書記林華建,下至秘書長陶河江,紀委內部幾名中層幹部的大致情況,夏想也心中有數,但他也耐心地聽李從東說了幾分鐘。
讓夏想驚訝的是,在最後,李從東話題一轉,也提到了湘省道橋,而且還透露一個驚人的內幕。
第1286章 事發
眼見時間到了,李從東也很準時,起身要走,夏想就看似漫不經心地提了一句:“從東,我昨天看到一封關於湘省道橋的舉報信……”
話說一半,就是要觀察李從東的反應。
李從東的臉上看不出任何驚訝,他一臉平靜地說道:“關於湘省道橋的舉報信,每年都會收到上百封,最後都會不了了之。”
“上百封舉報信?”夏想見李從東避重就輕,只說不了了之,並不說明是舉報信不實,還是另有原因,就知道能坐在省紀委副書記的位置,李從東也不簡單,就又說,“上百封舉報信也說明了一些問題,從東,說說你對湘省道橋的看法。”
夏想以為李從東還會打太極,不料李從東一臉嚴肅,十分鄭重地說道:“湘省道橋不是一家公司,而是一家官二代俱樂部,不少省領導的子弟都在湘省道橋的關係網中……”
李從東的話大大出乎夏想的意料,作為一名省紀委的高階幹部,堂堂的副書記,直截了當地說出以上不加掩飾的話,是政治不成熟的表現,也是十分的冒進。
不過夏想卻沒有指責李從東的意思,因為他很清楚李從東是藉此表示投誠和靠攏,也有試探他的立場之意。
摸清了一把手是什麼立場和傾向,下面的人才好決定是不是站隊和靠攏,因為如果不對脾氣,不合吊胃口,也不是每一個人都趨炎附勢,只認權力不認人品的。
“我知道了。”夏想只是淡淡地揮了揮手。
李從東微微有些失望,他原以為夏想會藉機追查下去,即使是做做樣子也好,也能敲敲警鐘,沒想到夏想也是和光同塵的省紀委書記,他就點點頭,很是黯然地向外走,走到門口的時候,就突然聽到夏想又說了一句。
“從東,有時間將以前舉報湘省道橋的信件系統地整理一下。”
李從東心中暗喜,回頭衝夏想重重地點了一下頭。
李從東是否可用,夏想暫時不予評價,就看他下一步的工作做得否讓人稱心,或者說,就看他能不能將任務完成得既乾脆又不為人所知。
要的就是考驗他的領悟能力和辦事水平。
眼見快要下班了,付先鋒的電話又打了進來,約好了見面地點之後,夏想剛放下電話,林華建就來彙報工作了。
夏想擔任省紀委書記之後,只在省紀委的中層幹部會議上見過林華建一面,此後,包括李從東在內的幾名副書記,以及包括陶河江在內的部分中層幹部都向他彙報過工作,只有林華建始終沒有露面。聽說很忙,但工作再忙,連向一把手彙報的時間都沒有,不是自恃勞苦功高,就是自認後臺強硬,不將夏想放在眼裡。
李從東前腳彙報工作,林華建後腳就到,說明林華建的訊息靈通得很。
45歲的林華建頭頂微禿,眼窩深,顴骨高,走路的時候頭高昂,再加上他的鼻孔比常人稍大,就頗有鼻孔朝天的氣勢。或許是他習慣了而不自知,來到夏想的辦公室之後,也是一副昂首挺胸的模樣。
昂首挺胸倒沒有什麼,顯得人有精神,但如果表情配合不好,一臉漠然或是目不斜視的話,就有趾高氣揚的味道了。
林華建進來,夏想欠了欠身子,並未起身,笑著請他入座,林華建卻沒有坐,反而說道:“我就不坐了,夏書記,就兩件工作向您彙報一下,站著彙報,言簡意賅,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
夏想既不反對也不贊成,只是做出聆聽的姿態,聽林華建繼續說下去。
“第一件工作就是紀委辦公室主任樊傑該下了,接任人選經幾名同志推舉,都一致認為伍小旋同志比較適合,我就匯總了一下同志們的意見,報經夏書記批准。”
夏想心中微有不快,紀委內部的人事調整,自然要由他這個一把手一言而定,林華建卻有逼宮之意,說是幾名同志一致同意,豈不是暗指他在紀委之中,一呼百應?常務副書記是主抓人事,但也要一把手點頭才行。
林華建一直沒有主動前來彙報工作,現在來了,卻直接丟擲一個天大的難題,等於是下面已經捏好了協議,拿上來只讓夏想簽字,而不是讓夏想拍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