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詩,海風應該聽過——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你覺得這首詩,寫得如何?”
任海風心中一動,知道了夏想要談什麼話題了。
此詩是劉禹錫的《玄都觀桃花》,明是寫桃花,其實寫的是物是人非,再引申開來,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意思,不消說,夏書記是要調整秦唐的人事了。
由春遊的桃花引出調整人事的桃花,好一個立意深遠的夏書記,任海風不由暗暗佩服夏想的手段,說實話,夏書記確實比章市長有水平多了。
但人的心理就是奇怪,任海風不知何故,就是對夏想親近不起來。也沒辦法,人和人之間也要講究對不對眼,或許他和夏想之間,就是不對眼。
“詩寫得很好,我也很欣賞劉禹錫的不改初衷的精神。12年後,他又寫了一首《再遊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前度劉郞也成了一個人人皆知的成語……”任海風的回答也很巧妙,借劉禹錫第二首詩回應,含蓄地表明瞭他的立場不變。
夏想含蓄地笑了,任海風倒也是一個人才,在現在沒有多少幹部懂得古典文化的今天,他能舉一反三,也同樣用一首詩來表明立場,讓他暗暗讚歎。
只可惜,任海風還是固執了。
“我的初步想法是,秦唐區縣的主要黨政領導,也應該重新安排調整了,組織部近期拿出一個方案出來,供市委討論研究。”夏想終於點明瞭用意,他一邊說,一邊又給任海風的茶杯裡續了點水。
任海風忙恭敬地雙手接過茶杯,喝了一口:“具體方案,我會在一週之內拿出來,到時提交到市委,請市委研究決定。”
任海風不說提交給夏書記,而說市委,雖說市委是一個寬泛的說法,實際上具體所指的話,就是夏想,但任海風的暗示很明顯,就是提交給市委討論,而不是夏想本人。
還是有意要和夏想保持一定的距離。
夏想既未多說,也不勉強,很客氣地送走了任海風,然後將任海風喝剩下的茶,澆了花。
任海風不管是不是還堅定地和章國偉站在一起,夏想心中明白的一點是,現在的秦唐,在正面戰場,已經是他的天下了,不管是書記辦公會,還是常委會,單是他省委常委的光環,完全可以壓制得章國偉沒有還手之力。
唯一的較量就在於組織部的方案是否稱他的心,方案不稱心,他可以否決,可以暗示讓任海風重新按照他的思路調整,直至他完全滿意為止。身為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再沒有完全號令組織部的威望,就太窩囊了。
當然,夏想也不會吃相太難看了,他肯定會為任海風、范進和章國偉,都相應地留出位置,章國偉是市長,自不用說,范進是副市長,也不必多說,就是任海風身為組織部長,不讓他提拔幾個自己人,工作也做不下去,也顯得他這個一把手太不把組織部長當幹部了。
組織部長在任上不安排幾個自己人,還當哪門子組織部長?
秦唐這塊蛋糕很大,夏想胃口也不是大到沒邊,再說這麼大一塊蛋糕,他也吃不下。實際上,他要的不是分蛋糕,而是在分蛋糕的過程中,充分利用蛋糕少而叉子多的現狀,分化章國偉的勢力,拉攏中間力量,同時培植自己的親信。
在一舉三得之外,劍鋒所指之處,還要牽制章國偉的精力,不讓他有過多的機會替牛林廣出謀劃策,或者說,不讓他有機會去鼓動牛林廣慫恿劉傑暉,從而讓牛林廣、劉傑暉和章國偉之間形成犄角之勢,要讓三人之間無法互相響應。
由此,才能讓他從容地各個擊破。
……果不出夏想所料,秦唐人事調整的風聲放出之後,整個秦唐,一片慌亂。不止所有區縣都人心浮動,不知誰上誰下,就連章國偉也如同被打了悶棍,一時驚呆當場。
突然,太突然了,沒想到夏書記突然來了這麼一手。章國偉氣急敗壞之下,去找夏想理論,夏想也不過多解釋,只說應該調整了,具體事宜等組織部出臺方案之後,再具體討論。
言外之意是調整勢在必行,是不是調整,章國偉無權反對,他的許可權只在於方案出臺之後,具體調整的人員安排,他才有發言權。
章國偉第一次在夏想強大的權勢的威壓之下,倍感失落。
然而,讓章國偉更失落的事情還在後頭……在暗中的較量的第一回合,牛林廣被一隻不知名的力量,打得鼻青臉腫。
第1213章 行家出手,深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