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遞煙,讓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除非李丁山出行,縣委其他領導都不敢勞動賈合,而李丁山剛剛上任事務繁忙,整天忙著熟悉縣委的一大攤子事兒,又要接見許多彙報工作的縣局頭頭,忙得不可開交,根本沒有功夫出去,賈合倒成了三個人中最悠閒的一個。
不過他的好日子沒過幾天,就被夏想指使到離縣城20公里外的賈寨鄉調研,實地檢視當地的莊稼種植情況。賈合本來就是在農村長大,對於農民種莊稼的事情還算熟悉,很快就弄清了情況,回來給夏想一說,果然和夏想猜測得相差不多。
夏想心中就有了主意,決定等時機成熟時,再向李丁山彙報。
吳英傑和杜雙林的靠攏在意料之內,在交談中吳英傑有意無意地交了底,原來他是胡增周的人。在得到了李丁山的信任之後,吳英傑將壩縣的情況簡單羅列了一下:十一名常委一共分三派,以常務副縣長劉世軒為首的本地派,包括組織部長黃鵬飛和副縣長兼公安局長王冠清,雖然王冠清不是常委成員,但他擔任公安局長多年,幾乎所有派出所所長都是他一手提撥的。劉世軒、黃鵬飛和王冠清都和張淑英來往密切。雖然說是本地派,但並非他們都是壩縣人,而是指他們在壩縣紮根多年,有這樣那樣的盤根錯節的關係。
如果說本地派都是本地人,那麼中間就是一個混合派系,既有本地人,又有外地人,以副書記鄭謙為首,包括政法委書記王全有、武裝部長郭亮和宣傳部長杜雙林,中間派嚴格來說並不是抱團,只不過他們既不幫本地派,又不得罪外來派,只顧自己埋頭髮展,和外來派最大的區別在於低調,並不培植自己的勢力。
最後的一派就是外來派了,包括縣委辦主任吳英傑、副縣長趙建蘇和紀委書記楊帆。外來派都是外地人在壩縣工作,來自外縣或者由章程市直接下派,共同特點是進取心強,既想做出實事,又想造福一方,將政績和升職掛鉤。外來派因為要實現抱負,必須要用可用的人,就不可避免地與本地派產生矛盾。
李丁山知道吳英傑也算交待了一些實情,上述情況三天前在他和夏想深談時,已經基本上得出這些結論,而且將常委中的一些人加以分類,和吳英傑所說的相差無幾,只不過沒有吳英傑親身體會得出的結論真實可信。
但正是因為猜測也能推斷出八九不離十的結果,而且在談話的過程中,夏想思路清晰,條理清楚,將所有常委的名字和長相記得絲毫不差,還能根據他們的說話語氣和這些天前來彙報工作的次數,做出了一個簡單的推論,並且還詳細和他分析了誰該拉攏,誰該冷落,誰該保持距離,誰必須打壓,讓李丁山不得不感嘆,夏想簡直就是天生是做官的材料,就像他在對付張淑英和張信穎時,既懂得造勢又知道借勢,而且事先還將劉河摘出,正是各個擊破之計,真是老辣過人的手段。
李丁山越想越覺得他很幸運,有夏想在身邊幫他,比起只會施展一些粗劣手段的文揚不知強了多少倍。想到文揚,他又想起和夏想交談時,說到文揚居然拉來了風險資金,他也頗感驚訝,不過驚訝過後也並沒有多想,畢竟他已經決定從政,公司以後是好是壞與他都再也沒有關係,他也不會非要惡意地想讓公司衰敗下去才好。
李丁山本質來講還算是個大度的人,儘管有時稍稍有些不夠強硬。
第62章 誰是釣魚的人
李丁山和夏想都不知道的是,文揚之所以能夠主動得到風險資金的投資,是因為宋朝度的關係。宋朝度在暗中將風險資金介紹過來的時候,又透過某種隱晦的方式,幫助高建遠和文揚之間建立了聯絡,等於免費奉送了高建遠一份大禮,因為就以高建遠見便宜就要插上一手的性格,在得知液晶大螢幕專案有利可圖時,不去索要一些股份,他就不是高成松的兒子了。
有時候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的背後,也許會隱藏著一個巨大的旋渦,表面上看餡餅香噴噴非常誘人,賣相也好,也許口感也是一流,但無人知道餡餅的肉餡之中,是不是摻雜著很難被檢測出來的慢性毒藥!
官場之上,能夠坐到宋朝度這個位子,都不是簡單人物,誰也不甘心束手就擒。只不過有人反應激烈一些,有人做事隱蔽一些,還有人,喜歡靜靜地躲在背後,放長線,釣大魚。
對於吳英傑的投靠,李丁山是持聽其言觀其行的態度,和夏想的看法一致。要是吳英傑提前幾天表示依附,早早說出壩縣的人際關係,而不是等李丁山和夏想排查一遍,得出分析結論之後再來,肯定會在李丁山心目中的份量大增。現在才來,在李丁山心中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