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1 / 1)

小說:齊魯文化 作者:僻處自說

始自營“衣記”飯館。他製作的小面用料和做工極其考究,也很費時,每天的銷量不是很大,但小面味道非常好,所以“衣福堂小面”遠近聞名,前來品嚐的客人越來越多,常有外地遊客因吃不上衣福堂小面而引為憾事。

11�油鏇

油鏇是一種油煎餅,系濟南的傳統風味小吃,因其形似螺旋、表面呈金黃色、外皮酥脆、內瓤柔嫩、蔥香透鼻而得名。清乾隆年間戲曲作家李鬥(生卒年不詳,字北有,號艾塘,江蘇儀徵人)在 《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寫道:“城內外小茶肆或為油鏇餅,或為甑兒糕,或為松毛包子,茆簷蓽門,每旦絡繹不絕。”這裡所說的“城”既是濟南城。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十章 食不厭精話魯菜(18)

據說:濟南的油鏇是100多年前,由齊河縣境內的徐氏三兄弟從南京傳來。為了適應濟南人的口味,他們改進配料,將口味變為北方人喜歡食用的鹹香味,受到顧客的歡迎,生意十分興隆,人稱“徐家油”。後來,很多餐館進行仿製,油鏇逐漸成為濟南的風味小吃。如今,濟南的大街小巷常可見到賣油鏇的小攤。

第三節山東酒文化

眾所周知,山東人愛喝酒。到了山東,大人物大喝,小人物小喝,老農就著一把花生米也能喝。從城市到鄉村、從賓館到平常人家,處處酒香瀰漫,喝酒已成為山東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性格特徵、一種文化傳統。山東人喝酒,沒有阮籍的怪異放誕,沒有李白的*倜儻,有的是豪氣與爽朗。好漢武松連喝十八碗,打死一猛虎;快活林裡喝遍酒肆,醉打蔣門神;水泊梁山的好漢們大碗喝酒……其豪邁氣概令人難以比肩。正是由於山東人愛喝酒以及其獨特的飲酒習俗,山東才擁有了絢爛多姿的酒文化。

一、酒的起源

中國的造酒歷史非常悠久,《史記·殷本紀》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商紂王以酒為池,長夜飲酒。不僅造酒的歷史非常悠久,關於酒的起源也有多種傳說:

1�儀狄釀酒

關於儀狄釀酒,早在秦漢時期的《世本》中就寫道:“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少康作秫酒。”後來,西漢劉向在《戰國策·魏策》中也寫道:“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夏朝帝王),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酒”作了如下解釋:“古者儀狄作酒醪,禹嘗之而美,遂疏儀狄”。

由以上記載可知,儀狄生活在夏禹時期。當時,大禹因治水有功而當上了皇帝,但是過度的操勞也讓他的身體日益瘦弱,禹的女兒心疼父王,便命令負責膳食的儀狄想辦法。有一天,儀狄到深山打獵,無意中發現了一潭發酵的汁液,很好奇,品嚐之後感到全身熱乎乎的,很舒服,認為這是“神來之水”,並將其獻給了大禹。禹飲用之後胃口大開,精神逐漸好轉。於是,儀狄在禹的鼓勵下研製這種“神來之水”,經過一番努力,最終研製成功,而這種“神來之水”就是最早的酒,儀狄也因此被封為“酒祖”。

2�杜康釀酒

關於杜康釀酒,在《呂氏春秋》、《戰國策》、《說文解字》等古籍中都有記載,清乾隆年間的《白水縣誌》中也有類似的記載:杜康字仲寧,白水縣康家衛人,善造酒。

傳說杜康本是黃帝手下的一位大臣,專管糧食生產。當時,糧食連年豐收,卻沒有裝糧食的倉庫,杜康便把糧食存放在樹洞裡。過了很長時間,樹洞裡的糧食由於日曬雨淋而逐漸發酵,杜康當時嚇壞了,擔心自己要為此承擔很大的責任。但是,他在品嚐了發酵的糧食汁液之後卻感覺精神飽滿、渾身有勁,便將這種汁液拿給黃帝品嚐,希望能免去保管糧食不利的責罰。

黃帝品嚐之後感覺味道不錯,非但沒有責罰杜康,還給這種汁液取名“酒”,並命他專門研究這種汁液。從那以後,酒就誕生了。

二、魯人的飲酒習俗

山東自古就是禮儀之幫,山東人喝酒多是一種禮節性場面、一種情感表達方式、一種熱烈氣氛的營造。所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因此,對客人最真誠、最熱情的招待就是設宴喝酒。 。。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書末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