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取的年代非常討巧,79…89年間,正是動亂結束,國門初開,外界對大陸一片蒙圈的檔口。而且,它偏偏又沒講政治,從一群普通青年的角度去展現那種國家與個人的變遷感,顯得宏大卻不躁動,沉實有力。
總之,恰好騷到了老外的癢處。甚至在首場之後,第二場居然出現了排隊買票的情景,讓老賈激動不已。
至於褚青呢,他發現自己異常冷淡。
昏昏沉沉的看完了《站臺》,感覺還沒有看《榴蓮飄飄》投入,總是不自覺的走神。對裡面的內容和觀眾的反應,都不那麼太關心,好像隔了一層東西,比較陌生。
他接拍這戲的目的,就是還老賈的人情債,順便幫兄弟一把,真談不上有多麼熱愛。何況,拍攝的過程各種麻煩,大事小事的接連不斷,搞得每天特壓抑。
週期又賊長,從99年秋末,到2000夏初,人都給折騰廢了。所以,丫對這部片子的印象,沒點榮幸,只剩下僥倖脫身了。
公映後的次日一早,四人齊聚賈璋柯的房間。
酒店的陽臺一般都很大,專供明星們採訪或拍照,他們把椅子搬到平臺上,團團圍坐。天空晴朗,陽光燦爛,抬眼望去,是湛藍的亞得里亞海。
市川尚三抱著摞報紙,用那古怪的中文口音一份份的念著評論:
“影片展現出來的對普通人的尊重和生活理解,把一些普通小人物當成了重要歷史進行描寫。歷史不再是偉人們的,而是那些為夢想、生活奔波的小人物。他們才能真正體會歷史的轉變,構成了歷史的真實註解。可以說,這部影片是那些小人物的史詩。”
他滿足的點點頭,笑道:“這是《綜藝》的專欄,十個小獅子。”說著又翻弄下一張,道:“嗯,這是《展映》的,也是十個小獅子。”
今年來影展的媒體圈,比較大咖的有十家,自己搞了個小聯盟,幾乎壟斷了所有新聞資源。還鼓搗出一種很吸引眼球的評論方式,就是給電影打分,不按數字,而是小獅子,十隻最高。
此舉大受影迷歡迎,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