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這位是?”她瞄到了程穎,不由問道。
“你好,我是褚的助手兼翻譯。”
風風火火的大小姐,貌似也被對方的氣場壓制,變得特乖巧。
“翻譯?”
蒂爾達斯文頓有點不解,隨後反應過來,掩嘴笑了笑,沒有多問。
褚青卻按耐不住好奇心,偷偷的瞥人家,她沒穿上午的那套裙子,而是換了件白襯衫,再配上溜直的白褲子,愈發的另類高張。
“噝!”
他忽然心中一跳,隱隱約約的有種感覺:自己和這個女演員,在某些事情上肯定是同類。
眾人又坐了片刻,只見燈光暗下,大螢幕亮起,先是一段較長的黑暗,然後閃出一段文字,寫著:
“這並不是一個感人的故事,而是兩個人生命中的一部分。在那些時刻,他們為了共同的希望和夢想,在他們的旅途中奮勇前進!”
文字是西班牙文,而字幕是英文,還好沒有生僻詞,褚青能看得懂。正是害怕出現類似情況,他已經把官方資料上的影片介紹記得滾瓜爛熟。
這片子的導演,是巴西人沃爾特塞勒斯,有一部經典之作《中央車站》。
而這部《摩托日記》,是講述一位23歲的醫學生恩內斯托?格瓦拉,和29歲的阿爾貝託?格蘭納多成為旅伴。兩人騎著一輛破摩托車從阿根廷出發,穿越南美大陸和各個國家的社會人群,開始感受到生活的真相與苦難。
當旅途結束時,男主角做了一個異常偉大的決定,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切?格瓦拉。
就憑這個名字,褚青便挺有興趣的,雖然他對此人的瞭解,僅限於國內那些幾十塊錢一件的大頭T恤衫。
(沒有狀態還強行兩更的結果,就是我無顏以對大家,捂臉遁走。)(未完待續……)
第四百二十九章 位置與眼界
《摩托日記》是由格瓦拉家族提供的真實日記改編,像這種傳記類作品,基本可以忽略大部分的電影元素,因為它賣的就是題材。
褚青第一次以純粹評價的角度去看一部電影,覺得片子很悶,沒什麼衝突和**,而且充斥著奇奇怪怪的南美風俗和貧苦世情。只有格瓦拉到亞馬遜河深處的麻風病人隔離區時,見到那種心驚膽顫的愚昧落後,他才被震撼了一下。
不過,影片結束後,他自己又想了想,這恰是塞勒斯技巧高明的地方。不刻意煽情,不參雜主觀意識,只是清淡如水的展現了切格瓦拉的年少時期。
看不到革*命的燎原,但能看到夢想的樣子。
九位評委就在小廳裡,進行了簡單的討論,很快達成統一意見:《摩托日記》是部優秀的電影,可距離經典還差那麼一點。
昆汀為了明確大家的判斷,搞了個5分制的小遊戲,只限於內部交流,結果有4位給了3分,4位給了3。5分,1位給了4分。
褚青並未講太多的話,僅是準備了一個厚厚的本子,不停的記錄,感受,思考。
其實,若以他的成長過程而言,極其鮮明的印證了那句話:站在什麼位置,就看到什麼風景。
當他是一名小演員時,考慮的是工作和酬勞;當他是一名大演員時,工作就變成了對錶演的領會,酬勞也不過是那幾位單薄的數字。
當他一步步走到投資人、製片人,乃至參與到電影體制中,成為獨*立與商業,新興與傳統,內地與海外的代表性人物時,撲面而來的,卻是整個電影工業體系。
政治。文化,行業,技術,思想,市場……一條條,一框框的呈現於前,宏大龐雜,廣闊如海。
接下來的幾天,褚青過著單調且有規律的生活。
每天早晨八點鐘,趕到電影節的工作中心簽到。然後大家開會。由於複製尚未齊全,安排觀影的時間比較鬆散,大概每天一到二部。
《摩托日記》、《彼得塞勒斯生與死》、《怪物史萊克2》、《攻殼機動隊2》、《老婦殺手組》、《女人是男人的未來》、《熱帶疾病》,這七部片,便是評審團的戰果。
褚青前所未有的,深陷在各種型別各種文化的影像碰撞中,感受著電影與電影背後的故事。
他既驚歎傑弗里拉什的表演,也悶逼押井守的五彩圖騰,既被靴子貓逗得哈哈大笑。也沉醉於泰國叢林的神秘傳奇。
而從觀影感受上,他最喜歡的是《老婦殺手組》和《怪物史萊克2》。一個有趣,一個更有趣。
不過,大家心知肚明。後者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