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這樣說並不過分:作為形容詞的“勃”完全暗示了當下的社會生態,而作為動詞的“博”則暗示了男人的處境。在一種繁榮勃興的生態裡,任何遵循農業社會法則的行為都被視為不思進取:一個從小在海邊曬太陽長大的男孩,走出家門投身商海拼搏了那麼三五十年,然後花巨資在海邊購置了一塊地,晚年回到那塊地上曬太陽曬到死——他作為成功人士,被鐫寫進教育青年的勵志教材裡;而另一個從小在海邊曬太陽長大的男孩,終身未離開海邊,晚年在海邊曬太陽曬到死——他則被當做反面典型,寫進“不思進取”的那個章節裡。
“勃”及其一些字詞(2)
一個神秘的命令被傳揚:資本來到世間,你們必須拼搏。
成功人士的經驗被頌經般重複:愛拼才會贏。各種教授人們發財致富的技術學、教授人們戰勝自身的勵志學跟教授人們“延長時間”的技術學、教授人們“增長增大”的營養學同樣發達,充斥了各種三元八角雜誌的封二、封三和正文的大多數頁面。“搏”過的在電視上開講座,“勃”起的在午夜接聽熱線——人們把他們奉為上帝,把他們的經驗奉為聖經。他們是被救贖了的,而其他人,則循著得道者的指引,在通往天國的路上擠破頭皮,跌跌撞撞一路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