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1 / 4)

小說:大清真相 作者:吻火

耍�珈醢湊綻鹹茁芳絛�讎疲�峁�欣吹氖且懷∮忠懷〉鬧鼗鰲�

己巳之變中被重新起用的孫承宗,之後再度出任“遼東大帥”。他又搞起了過去那一套積極防禦的戰略,收復關內遵永四城後,想再接再厲,進一步恢復廣寧、義州、右屯衛等城,並於崇禎四年(1631)七月,令祖大壽等重築寧錦大戰後被滿洲人摧毀的大淩河城。後金向來對明廷往前推進築城很敏感,認為是其不甘心遼東丟失的反映,應對也非常激烈,過去發動寧遠、寧錦之戰都有這個因素在內,這一次同樣如此。皇太極就這樣說過:“瀋陽遼東之地,原非我有,乃天所賜也,今不事征討,坐視漢人開拓疆土,修築城郭,繕治甲兵,使得完備,我等豈能安處耶?”(《清太宗實錄》卷九)

皇太極行動很快,八月初六兵臨城下,祖大壽堅守三月,彈盡糧絕,援軍又無法趕來,無奈開門迎降。滿洲人仍無駐守的打算,再次摧毀城池而去,可見他們目的何在。明軍又遭到慘重的打擊,守城將士傷亡不算,四萬援軍途中也喪於敵手,敗逃而回的團練總兵吳襄就是吳三桂的父親。至於被搶去的財物、人口及先進火器更是一個“多”字了,僅大小火炮就達三千五百門!看看,這叫乾的什麼?打不過人家,就不要惹事,老老實實保持現狀,把城守好,把兵練好,待勢而發不行嗎?

還有呢!常言道禍不單行,一點不假。就在大淩河戰役中,遠在山東的吳橋(今河北德州吳橋縣)發生了一場兵變,對大明的打擊更為深遠。

前面講述寧遠大戰時,提過發展火器的極端重要性,而明廷對此也十分重視。崇禎初,徐光啟和他的學生孫元化等成了倡導發展運用火器的帶頭人,這與他們“科技軍工專家”與政府高官的雙重身份,及崇禎帝的大力支援有關,否則也搞不起來呀。徐光啟,大名人,不用多說了,且來談談孫元化。

孫元化(1582—1632),字初陽,號火東,江蘇嘉定人,萬曆四十年舉人,曾師從徐光啟學習火器和數學,師徒倆都為晚明火器發展作出了大貢獻。崇禎三年(1630)五月,孫元化升任登萊巡撫後,聘用葡萄牙人作教習,著力組建了當時東亞最先進的火炮部隊。但孫此人是純粹的技術官僚,領導無方,用人不當,他所信任的原毛文龍部屬孔有德、耿仲明等人馬上就為大明也為他自己帶來了巨大災難。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屢遭慘敗催人醒(2)

大淩河之戰爆發後,孫元化命孔有德領兵火速馳援,行至吳橋時,給養不足,雨雪交加,與當地人又摩擦不斷乃至矛盾激化等,導致部隊譁變。孔有德遂率眾叛亂,與耿仲明等在山東半島橫衝直撞,先有自立企圖,後被官軍所敗,前後歷時一年多,最後走投無路,於崇禎六年(1633)四月,降後金而去。四年後,孔、耿與另一投降者原明廣鹿島副將尚可喜,被皇太極封為“三順王”——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與智順王尚可喜,日後為滿洲人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勞。

且說孔、耿此降,不僅帶去了一萬多軍隊和一百餘艘戰船,給山東造成了巨大災難,更摧毀了孫元化苦心經營的明之最先進最具規模的火器部隊。僅被他們帶到敵方陣營的就有二十餘門紅夷大炮、三百門西洋炮,其餘火器和甲仗不可勝數,尤其還有一批優秀的火器操作技術人員。從此,後金(清)的火器事業一下上了個大臺階,迅猛發展起來,乃至最後與大明不分伯仲也。本就笑傲江湖的滿洲鐵騎,如今又增添了攻城利器,天下豈能不任他行?

反觀明方火器建設,卻遭重大挫折,此後基本停滯不前了。孫元化所聘葡萄牙人,十二人死亡,十五人重傷,而他自己也因統馭部下無方,又招撫舉措失當,被朝廷處斬。這下非同小可,死的不僅是一個帝國高階的行政官員,更是帝國最優秀的軍事科技人才及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最有力推動者。此時,徐光啟已是風燭殘年,他這一去,再加內憂外患趨緊,朝廷也無多少精力關注於此,帝國軍隊發展的新路線走向破產了。本來憑力氣就幹不過人家,這下火器優勢也逐漸喪失,那就更不行了。

兩次重創還沒完呢,大明苦難還在後頭。崇禎七年(1634)、九年(1636)、十一年(1638),與己巳之變原因基本相仿,皇太極又親統或派將三次入塞,大肆擄掠中原,所向披靡,明軍幾無還手之力,只能眼睜睜看著人家縱橫馳騁於自家疆土之上,攻城拔寨,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國之辱、民之痛,至深至巨矣。

崇禎七年,皇太極親率大軍*正處於宣雲塞外的林丹汗,追擊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