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千兩、白銀萬兩及錦帛千匹賜吳三桂,並封他為侯。
好傢伙,父子情、師生情、同事情全用上了,權力、地位、金錢、榮譽都給足了,已經看清形勢的吳三桂豈會不降?李自成這一步棋下得還不錯,畢竟眾多起義隊伍裡脫穎而出的佼佼者,豈能沒有兩把刷子?再看那邊的多爾袞,此時還不知中原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只是派個降將帶著兩萬降兵接收山海關,過於輕率了,乃至鑄下大錯。
三月底,吳三桂為崇禎及其後妃治喪後,將山海關交給了唐通,率領自家人馬走向了朝拜新主之路。四月初四,抵達永平西沙河驛時,吳三桂見著了從京城裡逃出來的家人,一問才知老爸被逮起來了,還遭到了拷打,心中頗為憤怒,不過想想可能是人家想脅迫自己投降所採取的手段,也就沒有太放在心上。
再一問,他的美嬌娘陳圓圓竟被李自成手下大將劉宗敏給搶了去,不由得勃然變色,怒髮衝冠,“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見人耶!”(劉健《庭聞錄》卷一)。當即下令回師,打了兵力本就不足的唐通一個措手不及,重新佔了山海關,斬殺了大順的使臣,寫了一封與老爸訣別的信,徹底走上了同李自成生死對抗的道路。
因為明末清初著名詩人吳偉業的《圓圓曲》傳誦一時,影響極大,其中一句“痛哭六軍皆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簡直給吳三桂這次叛變定了性,原來就是為了一個女人,最後投降了清人。風花雪月般情調的紅顏故事,頗能吸引大眾眼球,但真實性有多大就頗令人存疑了。
像吳三桂這種身份這種經歷的人,投降李自成本出於無奈,很容易動搖,親人遭難已經讓他很不爽了,再來一個美人兒事件,無疑火上澆油。男人嘛,又是剛過而立之年便功成名就的男人,哪能咽得下這口氣?乾脆反了得了!不過根子倒還應在“階級基礎”上面吧。
四月初六,李自成得知吳三桂復叛,雄關復失,又氣又憂,光責備劉宗敏不管用了,趕緊補救,把吳襄從牢中放出來,專門請他吃了飯,套了下近乎,道了個歉意,狠狠籠絡了一把。可惜為時已晚,吳三桂鐵了心要與李自成鬥了。
他自感力量不夠,也沒什麼好辦法,竟作出了驚人的決定,向昔日仇敵滿洲人借兵,幫助他報那君父之仇(父可是你自己不要的),實現明之復興。求援信中這樣寫道:“乞念亡國孤臣忠義之言,速選精兵,直入中協、西協,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門,滅流寇於宮廷,示大義於中國,則我朝之報北朝者,豈惟財帛?將裂地以酬,不敢食言。”(《清世祖實錄》卷四)客觀講,信中並無投降之意,只是請兵助剿,當然大轉折馬上就要來臨。
txt小說上傳分享
起以雄關定中原(1)
且說李自成,一看文的不行了,不顧大臣們的勸諫,決定親自出馬,領兵征討。按常理講,這沒什麼不對呀?很多議論都是事後諸葛,說什麼李自成不該去,否則也不會大敗一場回來了。其實這倒體現了李自成對山海關的重視,一把手親自帶隊,士氣更加旺盛,戰鬥力也越發強大,好事嘛!
結果證明,如果沒有滿洲人的參戰,這山海關也就被李自成打下來了!可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此,大順君臣上下為什麼對那個侵擾中原長達近三十年的東北強敵,不存一點防備之心呢?牛金星、宋獻策們反對李自成出征,也是就事論事,單從吳三桂這個角度出發的,根本沒把滿洲人可能帶來的威脅考慮在內。其實人家已經在路上了,李自成這麼帶隊一走,吳三桂不請兵的話,正好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過來輕鬆拿下一個空城,屆時李自成反倒處在吳清東西夾擊之中了。
堡壘最易被內部攻破,說得真是一點不假,歷來一個民族敗亡的最大因素就是鬧家窩子。看看李吳相爭讓多爾袞撿了多大的便宜,只要有入關的意願,又付之於行動,啥事不操心,這事就成了!雖然歷史發展的真實軌跡乃是另外一條路,但也同樣證明了這一點。
據說李自成一開始想讓劉宗敏、李過(自成侄)掛帥,不料他們卻已安於享樂,殊無鬥志了,沒辦法,才決定親自出徵。前面也說過,不到一個半月,怎麼會讓一群人喪失拼搏進取的精神呢?很顯然與事實不符。不論劉宗敏、李過,還是誰,都是跟著李自成上了前線的,劉宗敏還英勇作戰負了傷呢。
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領六萬大軍,帶著崇禎的三個兒子,即太子朱慈烺及永王、定王,還有吳三桂的老爸吳襄,浩浩蕩蕩向山海關進發了。他完全沒有想到吳三桂早已鐵了心腸,還抱著一絲招降的希望,結果又給了人家以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