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2 / 4)

小說:豐水東注 作者:上網找工作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悠閒的牧人生活。但不知什麼時候他們又會再一次地出現,邊境內的百姓和軍隊被他們如此這般的騷擾搞得苦不堪言。

為了有效地阻止匈奴人的馬隊騎兵,秦、趙、燕等諸侯國分別開始在自己的邊境線上修築長城。秦統一六國之後,在秦始皇的指令下秦軍大將蒙恬把這幾個諸侯國分段修建的長城連線了起來。從此,人類歷史上便有了這條巍峨壯觀的萬里長城(秦長城)。

萬里長城一詞最早可能是由司馬遷首先提出來的,“秦已並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今甘肅東部、寧夏大部、內蒙南部及陝西北部)。築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甘肅省臨洮縣),至遼東(河北秦皇島),延袤萬餘里。”

賈誼在他的《過秦論》中盛讚蒙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有蒙恬和他的大軍在,匈奴人已不敢在長城的附近活動。

秦末,蒙恬被秦二世胡亥殺害,其在邊關駐守的三十萬大軍也被胡亥調到了內地用於鎮壓陳、吳、劉、項。大軍一走,匈奴人的馬隊立即又出現在了長城的附近,有些還趁機越過了長城,長城以南的中國百姓剛過了幾天安定的日子,兇悍的匈奴鐵騎又開始蹂躪他們寧靜的家園了。

秦滅漢興,中原已發生了改朝換代的變化,但這事對匈奴來說沒有任何的影響,他們繼續行事如故,仍然不斷地南下侵擾。高帝七年(公元前二百年),冒頓單于率匈奴騎兵大舉入侵趙、代之地至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帶。

冒頓其人生性殘忍、陰險狡詐。當他還為太子之時,他的父親頭曼單于新娶了一個年輕漂亮的閼氏(閼氏,音“延支”在中國相當於王后),不久,這個閼氏為頭曼生了一個兒子,母子倆都得到了頭曼的異常寵愛。後來,年老昏聵的頭曼把他的寵愛做過了頭,他決定廢掉冒頓的太子地位,立幼子為太子。(頭曼的這個做法和劉邦以及後來的劉徹幾乎類似,只不過劉邦略較頭曼理智了一些,至於劉徹卻又是僥倖的成功了。)

苦於一時尋找不出冒頓的過錯,頭曼便想出了一條“借刀殺人”的計策。匈奴西邊有個月氏國,當時其國力與匈奴不相上下。頭曼欲征服月氏已久,為了麻痺對方,頭曼謊稱兩國應通好,遂派冒頓為通好使者前往月氏。冒頓前腳走,頭曼的大軍後腳就跟著出發了。頭曼是想趁月氏國毫無防備之時突然出擊,一舉把它擊敗。並且戰端一開,月氏國定然也不會放過冒頓這個通好使者。頭曼的這條一箭雙鵰的計策不可謂不妙,但事與願違,頭曼的進軍號角吹響之後,狡猾的冒頓卻躲過了月氏人的追殺,輾轉逃回了本營。

在戰場上,匈奴人遭到了月氏兵的頑強抵抗,雙方打了個平手。頭曼的兩條計策一條也沒成功,只好悻悻而返。

回國後,冒頓對父親的這種借刀殺人的做法一直是又恨又怕,他認為,要想不讓災難再次降臨到自己的頭上,惟有先發制人,取老子而代之,方可最終免禍。於是乎,他想出了一個這樣的計策。

冒頓的這個計策有點類似於兵法上所謂的“反客為主”之計,兵法雲:“乘隙插足,扼其主機,漸之進也。”做為一個異族人,中國的兵法他肯定是沒讀過的,但是他的做法卻和這條兵法的原理基本相符。這條兵法要求施計者務必掌握時機,爭取主動,改變不利局面,漸漸地就能從客位進到主位。

冒頓為此專門製作了一種叫做“鳴鏑”的響箭,這是一種箭桿上鑲嵌有哨子的箭,箭被射出之後,能在空中發出響亮的聲音,故而稱其為鳴鏑。

箭製作好了以後,冒頓便開始著手訓練他的親兵,他秘密地帶著幾百個親兵來到了狩獵場,“你等聽著,我的鳴鏑所射之處,即是你等弓箭所射之處,遲緩者,射偏者皆格殺勿論。”

經過幾個時辰的訓練,親兵們配合的已非常嫻熟了,冒頓的鳴鏑一響,即刻便是萬箭齊發,所射目標無一不象刺蝟一般的好看。雖然如此,對於親兵們的膽量和忠誠冒頓還是沒有太大的把握。於是,他把鳴鏑射向了自己心愛的戰馬,戰馬立刻就變成了刺蝟。冒頓還是不放心,回家之後他又把鳴鏑射向了自己的愛妾,大多親兵立刻跟著就射了過去,個別人有些猶豫,不知是射好還是不射好,當然了,當冒頓手中的刀砍向他們腦袋的時候,他們再想去射已經來不及了。

親兵們被訓練到這般程度,冒頓已覺得基本上差不多了,但為了穩妥起見,他又對親兵們做了一次測試。他把鳴鏑射向了不遠處頭曼單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