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壯大河南派的利益,這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反之,對於河南派而言,回到河南是勢在必行,而袁紹本人也是河南人。官渡之戰激化了兩派的分歧,出現了戰和不戰兩種聲音,而袁紹始終也沒能壓制不戰的聲音,這可能是官渡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細究原因,許攸的通敵只是官渡失敗的導火索,烏巢被燒、張郃、高覽部投誠、軍隊士氣崩潰,才是兵敗的直接原因。而導致張、高二將臨陣反戈一擊的原因,竟然是袁紹身邊的軍師郭圖。袁紹的謀士窩裡鬥,沮授和田豐當時堅決反對袁紹發動這樣一場戰爭,其結果是沮授被曹操俘虜,田豐被袁紹關進了大獄。當袁紹集團戰敗的訊息傳到鄴城的時候,朋友們去看望田豐,說田兄這一下可就有出頭之日了,而田豐的回答很是悲哀: 我這一回是死定了。從官渡兵敗回鄴城的時候,袁軍將士都捶著胸脯說,天啊!如果田豐在這兒,我們怎麼會落到這個下場啊?這個話傳到袁紹耳朵裡,自尊心受不了了,就問逢紀,田豐在鄴城獄裡表現怎麼樣啊?於是,窩裡鬥又開始了。逢紀說,田豐聽說主公打了敗仗,幸災樂禍,拍手大笑,說這下可證明他最英明瞭。結果袁紹兵敗回到大本營,第一件事情就是殺害這個有遠見的謀士。袁紹內部的鬥爭可見是相當失控,郭圖、審配、逄紀、田豐、沮授等人相互壓制,以至於核心層的人員也不能維持基本的穩定,從而直接導致由裡向外的大崩盤。
在組織內部管理的問題上,一直存在著這樣的一個矛盾,是用賢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