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3 / 4)

小說:懷念吳晗 作者:一半兒

挽吳晗同志(陳竹隱)

悼吳晗同志

——調寄《滿江紅》(吳步初)

悼吳晗同志(常任俠)

祭吳晗同志 (馬少波)

吳晗頌(外畫一幅)

——為紀念吳晗同志逝世十五週年作(潘絜茲)

紀念吳晗同志書贈吳浦月同志(江樹峰)

丹心昭日月正氣礴乾坤

—紀念吳晗師誕辰100週年(祝彤)

悼辰伯同學(錢端升)

編後記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序言 蘇雙碧(1)

今年是吳晗誕辰一百週年紀念,為紀念這位著名的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的豐功偉績,由北京市歷史學會吳晗研究分會委託王宏志、聞立樹主編的《懷念吳晗——百年誕辰紀念》一書即將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全書八十多萬字,內容豐富,圖文並茂,比較全面地反映吳晗的一生。紀念文集的編者要我為這本書寫個序言,我覺得義不容辭。吳晗一生史蹟十分豐富,這裡我著重就吳晗的治學道路、學術思想的演變作一些探索,作為對吳晗的緬懷和紀念。

吳晗從小喜讀文史書籍,他在上海中國公學寫的《西漢經濟狀況》一文,曾得到當時中國公學校長鬍適的賞識,時年僅20歲。後來他決心研究明史,多少帶有一點偶然性。那是1931年上半年,吳晗在燕京大學圖書館讀線裝書時,找到一本《婺書》,其中有吳之器撰寫的《胡應麟傳》,傳中說胡氏的卒年在萬曆三十年,即公元1602年,存年52歲。這個存年,如能得到證實,就能糾正顧頡剛在《四部正序》中關於胡應麟存年六十以上的說法。出於這個動機,吳晗寫了長達四萬多言的《胡應麟年譜》,考證了胡氏存年確是52歲。胡適認為這是一篇“功力和判斷都不弱”的文章。吳晗考入清華大學史學系後,胡適為幫助他解決學習費用向清華校長提出希望能關照吳晗時,附上了《胡應麟年譜》。為此,吳晗在進入清華大學史學系時,系主任蔣廷黻就勸吳晗“專攻明史”。胡適認為“這是一個最好的勸告”,並要吳晗“訓練自己做一個能整理明代史料的學者”。(1931年9月12日《胡適復吳晗》)吳晗也表示要照胡適的指點“逐步做去”。(1931年9月26日《吳晗致胡適》)吳晗十分勤奮,不尚空談,在有關明代史料的蒐集和整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僅摘抄《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就達三百多萬字,為後人研究明代建州史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關於吳晗的師承問題,他自己曾經說過,在20世紀30年代,他的治學之道“受了胡適之極深的影響,治學鑽到考據的牛角尖裡去”。(《我克服了“超階級”觀點》,《中國青年》1950年第32期)但是僅從吳晗學生時代的近50篇著作看,除考據文章外,有些雜文、讀書筆記卻是說古論今、抨擊時政的。這類文章自然不是胡適傳授的治學之道的原意,也不是胡適的文風。說明吳晗的治學之道,並非只受胡適一家的影響。事實上胡適當時不在清華任教,直接在清華史學系講課的是陳寅恪、蔣廷黻、雷海宗等人。其中陳寅恪搞考據,並在考據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概括。而蔣廷黻、雷海宗則主要是搞綜合概括的。蔣廷黻在清華大學提倡仿效西洋史的研究方法,即在清華史學系創立所謂“新史學”,目的在於區別考據學派的治學方法,“新”的含義其實是指“研究中國歷史,最好用西洋的史學方法”,即“綜合”的方法。因此,在教學上他主張“中外歷史兼重”。他把學生學習西洋史課程當成是“史學方法的一個表演和一個練習”。(《歷史學系概況》,《清華暑期週刊》1933年迎新專號)吳晗在清華讀書,蔣廷黻是直接授課的老師,他的這些主張,對吳晗自然也會產生影響的。另外,吳晗的好友,當時已經是教授的張蔭麟,對吳晗也很有影響。張蔭麟文筆清新,思想活躍,寫歷史文章不主張過多引用原文。他的學風,也很受吳晗欣賞。 。。

序言 蘇雙碧(2)

由上可知,30年代,吳晗在接受胡適治學道路影響的同時,也接受了陳寅恪、蔣廷黻、張蔭麟等人治學方法的影響。同時,由於他博覽群書,喜歡讀報,也受到剛剛在史學界流傳的歷史唯物主義影響。這些影響使吳晗在抗日戰爭中逐步改變自己的歷史觀;並在40年代以後,以歷史研究作武器,激烈抨擊國民黨*政府,他的歷史雜文在昆明*運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30年代,中國史學界就其歷史觀和方法論來看,不外乎有三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