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不存在找工作的問題。分到外貿公司,待遇各方面條件都挺好,而且還給分房子,很少有換工作的想法。三四年之後就結婚,也沒有想過出去闖,因為你出去了就要把房子退還公司,外邊的待遇也未必比這好多少,外貿公司又派我到美國工作了3年。但是讀MBA這個願望是我很早就有的。我不覺得三十四五歲有什麼特別大的劣勢,這個尷尬是社會帶來的,因為找工作的時候會受到年齡的限制。 付 蓓:我覺得這跟你從事的行業有關。比如說IT行業,我就同意王東煜說的,過了30歲你肯定是老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年輕一代帶來的壓力很大,但是在醫藥公司或者是外貿公司我覺得經驗更重要。其實到了這裡以後才有年齡壓力,是大家帶給我的,或者說是社會帶來的。現在對MBA有很多負面的報道,說什麼不願意要30歲以上的。但對於醫藥行業來說,我在原來的公司是最年輕的,我的下屬都比我大。我還年輕,不願意在一個舒適的沒有成長空間的環境中生存下去。對我來說,時間還夠用,如果再晚一點到35歲,肯定不會再去讀書了。30~35歲這是人生一個思索問題的階段。其實我覺得對於女人來說,還是把家庭放在第一位,然後再去提升自己。尤其是你對孩子的影響,這種潛移默化的東西很重要,點點滴滴都是生活中積累起來的。  。 最好的txt下載網
35歲該死了嗎?(3)
段 磊:我最早在國企,然後到合資企業,然後從合資企業到了私企,到最後是一個人了,反正公司從人員上越來越少。當時想上MBA,也就是30歲的人嘛,都會有一些想法。我是做銷售的,會有很多新的想法和管理觀念。如果與客戶的想法出現了斷層,這會影響雙方的溝通。我比較彷徨,做銷售吧,做電源銷售暫時還有一些利潤空間,再過兩年就和做電腦一樣了。現在做電腦,如果你不做大、不成規模的話,就沒有利潤,將來生存的機會都很小。到了MBA以後我才感覺到,人工作了很多年,周圍的同事、領導限制了你很多想法,你覺得有的話不該說,有的話不能說,活得挺累。但到了這樣一種環境,大家都是同學,互相啟發,而且你有很多想法都可以說出來,沒人會和你計較。 盧 茸:段磊老吹牛。那天過臘八,我們說上他家喝臘八粥,他就吹牛說他會做飯什麼什麼的。然後我們就去超市買了一大袋煮臘八粥的米。我們在一邊看電視,他說他做飯。結果我們發現他把一整袋米全都扔到了鍋裡,放上水。等到我們來吃飯的時候發現鍋煮壞了,粥還沒有煮熟。我們吃了這頓粥,一輩子都忘不了。 段 磊:這也反映了一個問題,我們做銷售的可能都是眼高手低。所以能夠坐在這裡跟大家一塊學習一些東西很好,像咱們以前說的鍍金也好鍍銅也好,學了MBA就是多掌握一種生存的技能,為將來做準備吧。 施丕瑞:說到這個35歲現象,我倒有些不同的觀點。我現在也是29奔30了吧,首先我覺得這種現象在中國可以理解,像澳大利亞、加拿大就不會有這種現象,為什麼呢?因為中國的勞動力實在太多了,人力資源部門對勞動力就完全可以挑剔和苛求。實際上我覺得一個人到35歲正是黃金時期,為什麼?35歲的人精力體力還是相當旺盛的,而且你的社會經驗、各方面的經驗應該是處於最佳時期,關鍵是怎麼來看這個問題,你要學會揚長避短。以前大家都聽過田忌賽馬的故事,你35歲的人,不用跟二十四五歲的人去爭同一個領域。舉一個具體的事實來講,比如說做銷售,如果你是35歲的人,做銷售意味著你要滿世界跑,你的精力和體力肯定比不過二十四五歲的人。他們大學剛畢業出來,處理不了危機和緊急的事情對吧?你有自己的長處,要跟年輕人去拼自己的長處。我的第一個觀點就是,人家說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給他補一句,各個年齡段的人有各個年齡段的優勢,要充分利用。每個人都有年輕的時候,都要經歷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所以從進行一場賽跑來講,大家都是公平的。第二點我要強調的是心態的問題,我記得我工作第三年的時候,我們的老總跟我說了一句話,我一直記到現在,他說“常做常新”。當時我問老總這個“常做常新”是什麼意思?他說,就是說不管你現在取得多麼大的成就,是什麼樣的一個職位,不管你是做管理的還是做技術的,做到任何時候都要把自己當作新人來看。如果你把自己當老人來看,在資歷還有各方面好像特別驕傲,但這對你有百害而無一利。所以把“常做常新”這個心態擺好了,你以後做很多事情就會覺得非常輕鬆。現在又3年了,心態擺正了我覺得相當重要。 盧 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