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原因?”
“《神曲》分成三個部分:《天堂篇》、《地獄篇》、《煉獄篇》。”
“什麼?天堂?地獄?那是什麼東西?”米迦勒有點奇怪。【注:那個時候還沒有天堂和地獄的概念。人死了以後,是埋沒在大地裡的,《聖經》中比較早的篇目都沒有地獄的說法,地獄的描述是《新約》部分才變得完善起來的,《舊約》幾個比較早的篇章,如《約伯記》、《創世記》,人死了以後的歸宿就是大地。著名的名言,來自神對人的咒詛的一句話就是“人既來於塵土,必將歸於塵土。”《聖經》寫作背景複雜,而且寫作時間跨度非常大,比較早的幾卷先知書裡,都沒有類似地獄這種說法,常常見到的描述死亡的話是“他日子滿足,氣息斷絕而死”、“與他列祖同睡”(睡就是說埋在地下長眠了,而不是升到天堂上之類,當時的人認為人死就是到地裡去了,也就是迴歸塵土了)、“回到他列祖的身邊去”。但是這就產生一個問題,有的惡人生前活的非常好,享盡榮華富貴,而一些恪守規矩的善人一輩子活的痛苦不堪,但是卻和這些惡人一樣,全部都會死,而且都是迴歸大地,那我為什麼要做善人?這個命題在天堂、地獄的二元對立的概念出現之前,是一個非常深刻的命題,也就是為什麼人要做善事,因為字數太多,我不便在正文展開,詳見作者有話要說。】
“天堂就是這裡,地獄是神用來懲罰罪人的地方,在地底下,那裡極其恐怖,充滿了罪惡。”
“怎麼會有那種地方?未來會出現嗎?”米迦勒問道。
“我不知道。或許。”
“忘了你不知道未來的事情了。”米迦勒嘆氣。
“雖然恐怖,但是卻意外有趣,我幾乎一口氣把《地獄篇》和《煉獄篇》讀完了。但是《天堂篇》,相比其他兩本,薄薄一小冊,我卻看了許久,因為覺得好無趣。”路西法微微太息說,“我不知但丁未來是否真的遊歷過天國,不過大體正如他所說。”
“你這話什麼意思?”
“米迦勒,因為一切完美,就無話可說。”
“一切完美?無話可說?”
路西法的眼神忽然間變得無比憂傷:“我羨慕你,因為,有愛情真好。氣呼呼地跑過來跟我抱怨也好,思念愛人徹夜難眠也好,我給你寫的話,是我一直想要得到的東西。”
“你要是喜歡,也可以找一個嘛,天使裡愛慕你的不在少數。”
路西法朝他微微一笑,再不說話。
作者有話要說: 首先宣告,作為小說,我依然會最後寫到地獄,只是說明一點,地獄出現的時間是在很後面,基本等於人類開始在腦海中構建地獄的時間,所以米迦勒在本章中不知道地獄是什麼。關於天堂、地獄的話題,在這裡繼續深入探討。正文註釋已經說明,如果善人、惡人同樣的歸宿是大地,那麼行善作惡就完全沒有限制。所以這也是後來人們建構天堂、地獄的目的和初衷,創造一個死後世界,讓惡人到死後世界受到懲罰。《聖經》因為不是出自一人之手,而是許許多多以色列先知、君主以及後來的耶穌門徒寫得篇章彙編而成,之間的思想,前後的章節都往往有矛盾,包括一章之內都有矛盾。現代解經學發現,《創世記》本身是由三個本子匯合整編而成的,前後矛盾是有很多的,但這些矛盾的存在並不是沒有意義的。舉例來說,《創世記》在寫大洪水的時候,第一次神要挪亞全世界萬物帶一公一母進方舟,結果下一節變成七公七母。諸如此類,仔細閱讀就會發現。這種矛盾的存在,從神學角度上說,是一種信念的測試和對耶和華的一種經學描摹。這個問題我們下一章再說,本章要說的是,天堂、地獄這個體系最後建立(主要是地獄,因為天國本來就有的,地獄是專門為惡人設計的歸宿),對整個世界有著深遠的影響。但從純理論角度(不帶有宗教觀點來看,信教者一般不能接受這類觀點),地獄系統是一種對《聖經》的庸俗化。《聖經》名篇《約伯記》討論的其中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人為什麼會因為義而受苦”,那時候還沒有地獄理論,約伯本來是個“完全正直的人”,家裡富裕,他樂善好施,尊敬耶和華。耶和華卻讓撒旦(那個年代,撒旦是負責測試人類對耶和華忠誠的天使的稱呼,和地獄、罪惡沒有關係)奪走他的一切,讓他的妻兒死去,讓他的財產被奪走,讓他失去一切,渾身疾病,罹患瘡症,窮困潦倒。約伯苦痛不堪,他的三個朋友在這裡出現,對約伯如今的經歷,開始提出見解,各抒己見,認為約伯是犯了什麼什麼罪,什麼什麼罪,要求約伯悔罪,好像是今天某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