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主要興趣是在於為自己的產品或者服務創造某種形象,但是卻沒有多少企業真的下功夫確保產品或者服務是與顧客期望的形象相符。所以對於顧客而言,他們更關心實質而不是形式,企業產品或服務能夠給顧客帶來的實際價值才是顧客給予企業的評價,在此基礎上才會有企業形象。
以上的僅僅是企業所面對的一部分挑戰,但是即便是這樣,我們的企業如果不作改變,企業的發展就會停滯。
儘管我們以薄利多銷的形態走過了接近30年,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我們還是需要明確的知道,顧客時代已經開始。我不清楚接著下來會有什麼樣新的概念,但是企業為了應對面臨的挑戰並在未來的時代扮演好應有的角色,如今的企業需要表現出來的一系列新的特徵,就是更好的理解顧客的需求,更好的提供真正的價值。其實早在1960年西奧多。萊維特在其影響深遠的《營銷近視症》中就提出顧客導向。西奧多。萊維特認為許多大量生產的組織錯誤的採取了“產品導向”而不是“顧客導向”,為此他寫了這篇文章,這篇文章傳達的關鍵資訊之一是,如果企業從提供大量製造的產品的做法轉向滿足顧客的真正需求,那麼企業進入市場的方向就應該有重大的改變。正是如此,因為顧客時代的到來,企業需要做重大的改變,不能夠再以以往的成功經驗來面對這個全新的時代,更加不能夠沿用企業原有的定位,很多習慣性的做法,都需要以顧客導向做全面的調整。
首先企業需要明確營銷是全員而非營銷人員的工作,“事實上,市場營銷是公司內所有人的事情,每一個人最好都對它有所瞭解,不管這個人離營銷職能有多麼遙遠,是一個研發人員,還是一個電話接線員。”接著企業需要對變化的市場有著足夠的認識和準備,“如果僅僅依靠自己的創造,或者完全依賴自己在行業裡的領導地位,那麼沒有哪個企業能夠生存下來。這是一個競爭激烈的世界,競爭者們都渴望得勝。這些競爭者當中總有那麼一些,在創造新事物的某些方面領先於所有其他企業。因此,一家公司在努力成為領導者和創新者的同時,也必須付出同樣艱辛的努力,系統地向其他競爭者學習。”更為重要的是需要向顧客學習,無論是客戶關係管理還是服務的工業化,甚至於差異化以及產品的生命週期的駕馭,西奧多。萊維特都給予了獨到的分析以及運用的方法,這些闡述的精闢和深刻是很少見的,我甚至無法再用其他的論述來闡述,讀者可以深入到書中去感受。
企業真的能與時代同步嗎?回答是企業必須與時代同步,進入21世紀,有部分企業意識到這個時代的變化,開始調整自己的方向和定位,有些企業開始的“客戶經理”的努力,開始構建與顧客更緊密的關係,圍繞關鍵顧客群展開顧客關係管理等等,更有成功的企業運用對於顧客細分需求的創新,開始了超越同行,引領變化的成長。但是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並沒有真正做到更深入更貼近地瞭解顧客,他們還在沿用過去對於顧客的定義,簡單的已地域或者年齡來劃分或者以購買規模來劃分。這些企業所面臨的根本問題是:並不瞭解顧客到底需要什麼?西奧多。萊維特指出:“企業首先必須瞭解顧客心中的“更好”是什麼。為了弄清這一點,然後弄清有哪些工作應當完成,並以高超的智慧、熱忱滿懷去完成那些工作,我們就必須擁有想象力。”
在西奧多。萊維特看來“如果不能發揮營銷想象力,不發揮熱情當的神奇力量,現代營銷科學和深度分析都只會是百無一用。世人總是希望找到一些簡便的方法和精細的計劃,來解決他們碰到的問題。現在管理者也加入了這個行列;他們這樣做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個世界到處都是虎視眈眈的競爭對手,這些對手在不停地發明新產品、尋找提供這些新產品的新方法,以此繞過那些根深蒂固的舊事物,遠遠地跑到了前面——那就是拜他們的想象力所賜。所以,即使是那些根基深厚的企業,也必須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要知道,正是他們的想象力,還有他們的前輩們的事業心,把他們帶到了現在這個位置。”我非常認同這個觀點,事實上每一個走在同行前面的成功的企業,都是在滿足顧客需求中充分發揮想象力,給顧客以全新的感受和幫助,也正是這些企業能夠做到這一點,讓顧客感受到“物超所值”,顧客才不斷的與企業互動從而使得這個企業能夠走在行業的前端。經歷過市場變化洗禮的企業,會認識到全世界的商業慣例都面臨著同一種情況:商業慣例中的很多假設,只要有想象力和膽識,並且堅持不懈地發起攻擊,它們就會轟然倒塌。成功的企業總是能夠運用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