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3 / 4)

小說:向左向右飛 作者:蒂帆

幫助指導後來的飛行員,再就是飛行員自我意思要強,必須儘快掌握在陽朔飛行的一些經驗。

高峰是在飛行中追求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人,他的每次飛行都能認真對待,他自身素質很全面,工作能力、思想意識、為人處事、人際關係、語言表達、飛行技術等都沒說的,這些年飛行也有心拿獎牌,只欠運氣不好。他到陽朔後一方面要把自身的位置擺正,自己不是股東,要搞好和股東間的關係;一方面他是自帶球,飛一航按規定提成拿一次錢,每月開一次工資。據說他2005年收入還非常可觀。

即使這樣,高峰依然虛心學習,認真做事。在陽朔他沒少飛,飛得也很辛苦。按他自己說最大的收穫是飛行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在不同環境中訓練的飛行技術,更適合比賽和特殊環境的飛行。(他的速降訓練曾達到每秒7米以上。)

另一種收穫是全國熱氣球飛行員,只有在陽朔飛行的才能有這種體驗,那就是不間斷的飛行。旺季期間天天飛,有時一天飛幾航次。高峰曾經一天最多飛5航次(含接力飛行),也算是創一天飛行最高紀錄了。而全國更多的飛行員是沒有這種機會的。甚至一年也沒有飛,即使有飛也飛不了幾小時。

高峰在陽朔除常規的訓練如速升、速降,不同情況的起飛,不同情況的著陸外,也遇到過很多有趣的故事和驚心動魂的飛行經歷。

2006年商海與奮鬥 2

有一次下午飛行,有個飛行員駕球起飛昇空後風速很快,競達到每小時20多公里,空中飛的是直線距離,而地面跟蹤要大麴大繞,當飛行快到1小時時,飛行員和地勤聯絡不上,而且天色已近黃昏,又慢慢暗下來,飛行員只好把球降落在大山裡,距公路和車輛能行進的地方很遠,一時間對講機呼叫中斷,手機訊號不好,近處沒人家,也見不到老百姓,求援無助。飛行員只好把球順風吹倒,暫時放在那裡,他準備帶外國客人從大山裡往外走,這時正趕上高峰隨車來接應。

降球的地方雜草樹木叢生,有位客人只穿了短衣短褲,高峰感到客人在雜草叢中行走不方便,就把飛行服脫下來讓給客人了。而他半*身體更不方便行走了。他想了個辦法,把球上的風兜摘了下來披在身上。

天快黑了,地勤找了上來,他們正好在路上相遇,當得知平安無事後,大家才發現高峰只穿著短褲頭(飛行員穿飛行服由於天熱有時不穿背心),而且披著風兜,挺高的個子,大夏天頭髮又短短的,看上去就象個和尚披著袈裟。有人調皮的說了一句:高峰像個沒穿衣服的和尚!這句話把大家逗得捧腹大笑。每當提起這件事,都忘不了高峰是怎麼樣走出大山的。

還有一次高峰起飛半小時遇到雨前風,球正飛在月亮山後面的山谷裡,如果這陣風再晚幾分鐘,等他飛出大山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當時他想降落,結果被山谷風吹來吹去,吊籃離地面幾米高飄來飄去,他用身體保護著兩位乘球的外國人,以防發生意外。這兩個外國人一男一女像似小夫妻,說來也怪,這一對年輕的老外到這次上球已經是第三次約定了,第一次因早晨沒起來,賓館人員叫他們,他們說看不見日出等下午吧;第二次下午把他們倆接到場地,因下午5點前太陽還很高,氣流不穩定,把起飛時間定到5點30分,結果不知怎麼的這倆人竟吵了起來,當然是他們自己的事;第三次就是排到高峰這一航。

高峰緊張地控制球的穩定性,幾分鐘過後,球內溫度不足,球口又小,*有難度。高峰果斷的決定拉頂迫降了。這一陣把高峰累得渾身都溼透了,汗水順臉往下滴。落地後客人安然無恙,只是受一點驚嚇,而客人卻說受到了一次難得的經歷。地勤到位後,左丹忙指揮地勤收球,安排好後,回縣城送客人,又把在家的地勤人員全部帶上,很晚了才找到竹筏,把器材送過金寶河,裝車回到俱樂部已經很晚了。

客人因沒有完成1小時的飛行,只收了半費,算是給人家的一種補償。因為這是自然因素造成的,也是人力不可抗拒的,俱樂部承擔了相應的損失。

在陽朔飛行,磕磕碰碰也是常有,飛得越多,頻率越高,難免不出點差錯。就像有句俗話說得好:“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溼鞋的。”來陽朔飛球的飛行員不低於20多人,到目前沒有差錯(大小事故、落地賠償)的飛行員只有劉翔、劉若寒兩位高手。主要是飛得好,也有可能是在陽朔飛行少的原因。

說起陽朔飛球,這是中國近幾年的事,不但反映了人們對從空中觀賞灕江山水,陽朔聖境的願望,也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產物,是陽朔旅遊專案中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