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敢率先表看法?群臣採取沉默之策,靜靜的站著,沒有人說話。
“怎麼?都不說話了!”睿宗眉頭一皺道:“你們據實而言。不管你們說什麼,朕都赦你們無罪。
”
群臣仍是沉默,沒有人說話。睿宗的眉頭擰得更緊了,從群臣身上掃過,在陳晚榮身上停留片刻,最後停在姚崇身上:“姚卿,你說說看。”
應一聲,姚崇道:“皇上,臣以為此事體大,得慎重處理。若一個處理不當,必將引起軒然大波。”
睿宗輕輕點頭道:“朕也是這樣想,這才把你們召集起來商議處置之策。姚卿,你說該如何處置?”
姚崇接著道:“皇上,您看看,如今的朝堂之上,只有昔日一半大臣。其餘的大臣在哪裡呢?他們都牽連到這事裡去了。別的不說,就說一樣,要是這些大臣都給處置了,那麼,朝堂將為之一空,公務無人處理,民怨沸騰也有可能。”
要處理太平公主那些黨羽很簡單,只是,一時間在哪裡去找那麼多人手來處理公務呢?即使能找到,他們能在短時間內熟悉公務,處理得很好麼?
為政,務實也!這利害關係不得不慮。姚崇這話說到要害了!群臣齊聲道:“姚大人所言極是!”
睿宗不住點頭,只聽姚崇接著道:“皇上,臣有一個兩全之策,還請皇上聖斷。臣以為,當今之計,應當嚴懲惡,至於其他人,不是不懲,是要他
立功!若是不知悔改,朝廷必將嚴懲!若是洗心革面?K公,朝廷就不必再追究此事。”
他的話概括起來就是“抓大魚,放小蝦!”
這辦法雖好,就是有些讓人震驚,群臣驚詫不已,沒有人贊同,也沒有人反對。
一直閉著眼睛的李隆基,倏的睜開眼了,努力提高聲音:“父皇,兒臣贊同姚崇的處置。”
他雖是盡了最大努力,聲音仍是有些顫。
太平公主的黨羽是李隆基最大的障礙,他應該是最恨這些人的。然而,他卻有如此博大的胸懷,認同了姚崇的提議。姚崇的提議固然是從現實出,不過,太平公主的黨羽卻因此而逃脫應有的懲處,李隆基能贊同,非常難得了。
睿宗大是感動,輕輕點頭,問道:“你們以為呢?”
“臣等無異議!”群臣也知道姚崇之策雖是不得已的辦法,卻是目前最好的處置。
這策議雖是簡單,卻需要極大的魄力。睿宗正在氣頭上,出這主意,很可能忤旨,進而引來無窮之禍,如此之事,非姚崇不能完成!
睿宗點頭道:“姚卿之議可行!附與太平的四品以上管員一律革職,其餘人等戴罪立功!”
群臣原本以為睿宗盛怒之下要來一場大清洗,沒想到睿宗居然接受了姚崇的建議,大是放心,齊聲頌揚道:“皇上聖明!”
“姚卿,你說說,太平該如何處置?”這問題是睿宗最揪心的問題了。按照律法,太平公主死一百次也不為過。只是,太平公主是睿宗僅存的妹妹,兄妹之情甚好,要他下旨殺太平公主,他無論如何也是狠不起心。
要是有個兩全之策,那就太好了!
這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姚崇身上,就連李隆基也是睜大了眼睛看著姚崇。
姚崇並沒有馬上回答,而是思慮起來。這一刻,大殿裡靜悄悄的,除了一眾人的呼吸聲以外,再也沒有其他的聲響。
過了老一陣,姚崇這才道:“皇上,臣以為這事既是國事,又是家事,臣也難以斷定,還是請皇上聖斷為宜!”
並非姚崇不知道該如何處置太平公主,只是這事最大的問題在睿宗本人,只能如此說話了。他這話等於是把球又踢回到睿宗跟前,睿宗不由得臉上變色:“姚崇,你是一員能臣,要是朕沒有記錯的話,你入朝為官的第一件事就是辦理冤獄。你辦案公允,朝中稱之,母后才破例提拔你為尚書,怎麼,你現在不會辦案了?”
“皇上聖明!臣入朝的第一件差事是處理冤獄。臣於大唐律法還能熟知,只是,這事臣不能依律斷。”姚崇不慌不忙的回答,問道:“請問皇上,如此大事,是臣能斷的麼?”
姚崇說得沒錯,他處理的冤獄是民事,該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不會有人指責,更不會有人掣肘。太平公主這件事,牽涉太廣,影響太大。若是依律處置,當然最好,可以根絕後患。只是,睿宗會同意麼?
睿宗給問得啞口無言。
“請問皇上,是依律辦理,還是曉之以情呢?”姚崇最後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