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2 / 4)

小說:化工大唐 作者:天馬行空

味,讓陳晚榮這個技術專家倍感親切。

更難得的是,張德銘的話裡處處充滿了報國之情,這讓深深體會到唐朝可貴之處的陳晚榮深受感動,心想你既有此愛國情懷,我就助你一臂之力:“真要打造馬刀的話,也未必沒有辦法可想。”

在感動之餘,陳晚榮還存有一點私心,憑張德銘的技術和實力不可能做出馬刀,那麼他就會向葉天衡求助。馬刀已經為現代戰爭所檢驗,憑葉天衡的眼光不會看不出其可貴處,必然產生興趣。

葉天衡雖然沒有見過面,但是他改進過的陌刀陳晚榮已經見識了,非常了得,想來他本人也不差,無論如何值得一試了。

要是真的引起了葉天衡的興趣,說不定還能有意外收穫,造出化工裝置或有可能。要是解決了化工裝置問題,陳晚榮的化學知識才能真正得到發揮,那麼唐朝就是汪洋大海,自己就是大海里的巨鯨,天高海闊憑我躍!

陳再榮好兵器,張德銘愛技術,陳晚榮這話對於他們兩人來說無異於天音仙樂,異口同聲的問道:“什麼辦法?”

第十四章 少年奇志(上)

陳晚榮再次撿起桌上的木炭畫起來,只幾筆就畫出一個豎起的爐子。陳晚榮大學時在國內一家著名的鋼鐵企業實習過,對現代高爐鍊鐵有些瞭解,依著記憶畫出的爐子似模似樣。

學化工的都知道,化工不僅僅是會搖試管,會做試驗,會觀察化學反應,還包括材料學。材料學對於化工行業來說非常重要,試驗室裡的試劑大多數是用玻璃瓶裝的,為什麼火鹼要用塑膠瓶裝呢?因為火鹼要和玻璃發生化學反應,不和塑膠發生反應。

這就是材料學的重要性,要是沒有材料學知識,用玻璃瓶來裝火鹼會鬧大笑話,是以有條件的化工學校儘可能多的安排學生去不同行業的工廠實習,增加知識面。陳晚榮就讀的學校就是一所和各行各業有著廣泛聯絡的學校,陳晚榮在好幾個行業實習過。

唐朝鍊鋼使用的是“灌鋼法”,所謂灌鋼法就是把生鐵和熟鐵一起加熱,利用生鐵熔點較低的原理使其熔化,灌入熟鐵的空隙中,達到滲碳的目的。生鐵含碳量較高,而熟鐵含碳量較低,較軟,這樣兩者一融合就得到鋼材。

在灌鋼法發明以前,鋼材主要是依靠鍛打生鐵得到,我們詞彙中的“百鍊成鋼”“千錘百煉”就由此得來。這種辦法費工費時,而且產量小,從而制約了生產力的發展。

南北朝時期的陶弘景對灌鋼法的發明作出過重大貢獻,正是因為灌鋼法的誕生,使得中國古代的鋼鐵產量激增,並且品質大為改善。所以,唐朝軍隊的著甲率非常高,高達百分之六十,這是中國古代軍隊著甲率之最。

一把陌刀需要五十斤上等好鋼,陌刀能夠成為唐朝軍隊的主戰武器之一,原因不僅僅在於唐朝的國力雄厚,還在於使用了灌鋼法這種新的生產技術,能夠生產出足夠使用的好鋼。

張德銘沒有見過現代高爐,看得不明所以,摸著額頭,一臉的疑惑問道:“晚榮,你這是畫的甚呢?我看著象瓜,是豎起來的瓜。這瓜挺怪的,沒有蒂不說,還沒有藤,這瓜是怎麼長出來的?”

一向機靈的陳再榮也看得糊塗了,眨著明亮的眼睛,不解的問道:“哥,你畫瓜作甚呢?”

從外形上說,把高爐看作豎起的瓜未必就錯,這一比喻雖然形象,卻有點搞笑,陳晚榮忍著笑,給他們解釋起來:“這不是瓜,這是爐子,可以用來煉出上等好鋼。”

張德銘身子猛的向前傾,額頭差點撞到陳晚榮的腦袋,急切的問道:“爐子?甚麼爐子?真能鍊鋼?”

灌鋼法使用的盛具叫釜器,不叫爐子,是以張德銘一聽爐子二字立時好奇心大起,一連串的問題就丟擲來了。

“在爐子裡裝上鐵礦石和焦炭,石灰石,加熱之後就得到鐵水,鐵水冷卻就可以得到鋼鐵。從上面裝入鐵礦石,從下面出口放出鐵水,不用停歇,可以連續生產。”陳晚榮憑著記憶解釋現代高爐鍊鐵的優點。

使用石灰石鍊鐵是為了降低鐵的熔點,從西漢開始就在使用這種方法,直到現在仍在使用,這是我們祖先的一個偉大創舉。

張德銘一顆頭猛搖,一臉的不信:“鐵水?那能有什麼用呢。鐵水是廢物,用來鑄生鐵還可以,用來鍊鋼不行,沒用的,沒用的!要得好鋼,還得靠這個。”指著地上的鐵錘,意思是說還是要鍛打。

正是因為唐朝的上等好鋼是一錘一錘鍛打,才不可能做得出板材,沒有板材化工裝置就造不出來,今天非要讓你開開眼不可了,陳晚榮鐵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