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人無數,整個山塬都給染成了紅色。突厥人因而破膽,失去了鬥志,炮火一停,就衝下山塬投降。消滅突厥數十萬口眾,大唐未損一兵一卒,這是個奇蹟!”
“未損一兵一卒?”群臣還以為耳朵有問題,聽錯了,個個一臉的不信之色。
李隆基也有些迷瞪,拍拍額頭道:“當日,陳晚榮就說炮兵能夠進行正面對抗,朕還有些將信將,本擬這一仗好好檢驗他說的是不是真的,沒成想,不僅是真的,還如此了得!數十萬口眾經不起一天一夜地轟炸,居然沒有了鬥志!”
火炮是很厲害,不過,單純依靠火炮是不可能發揮出如此威力。轟炸一天之後,突厥人就失去了抵抗的信心,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中受降城下一戰,突厥人傷亡慘重,讓他們地士氣低落。突厥人本來就畏懼唐軍,再給火炮轟炸一天一夜,死傷枕藉,僅餘的一點鬥志蕩然無存。
“皇上聖明!啟用陳晚榮,實是聖明之舉!”群臣馬上頌揚起來。
李隆基只是點點頭,眉頭皺在一起,又從懷裡掏出一份奏章,一陣打量,又納入懷裡,道:“姚崇,宋留下,你們都下去吧。”
“皇上,北地大捷,朝廷應該慶賀一番!”有大臣喜滋滋的建議。
“是呀,皇上!自從突厥反叛以來,北地不寧三十餘年。
突厥人滋擾邊關,殺戮無數,朝廷曾數次發兵進剿都不可得,如今一戰而定勝負,活捉默啜,北地從此康寧,實是不世奇功,不可不賀!”立即有大臣附和,還說出一大賀理由。
這話說到群臣心裡去了,不過,李隆基卻不以為然,眉頭一軒道:“這有什麼值得慶賀的?是意料之中的事!今天不滅突厥,他日也要滅!都去公幹,不要再提!”
李隆基不是睿宗,他有他自己的行事方式。睿宗原本是想做個守成之君,意外的發現他會成為大有為之君,每一個勝仗都是一份喜悅,讓他高興,不得不鬧鬧。李隆基雄材偉略,決心做明君聖主,再多的功業對他來說都不夠,北地大捷固然讓人高興,不過還沒有到讓他大舉慶賀的程度。
越是能建功立業地人,越是不會因為勝利而慶賀!越是不能建功立業的人,越是看重勝利,哪怕是一點小小的勝利
興慶賀一番。
李隆基屬於前者!
群臣雖是不願,也只得領旨,退了出去。
李隆基衝姚宋二人一招手道:“你們到前面來。”
二人應一聲,走了上來,高力士搬來椅子,二人謝一聲,坐了下來。李隆基還沒有說話,宮外傳來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大唐萬歲!皇上萬歲!”
“皇上,您聽!”高力士忙提醒一句。
李隆基聽了聽,微微一笑,道:“百姓要慶賀,他們就慶賀吧。高力士,你去給長安府傳旨,要他們多加註意,加強警戒,嚴防出事!”
高力士應一聲,快步而去。姚宋二人忙頌揚道:“皇上聖明!”
在如此歡慶時節,李隆基能想到這點,的確是難能可貴了,他們這是真心頌揚。
李隆基搖搖手道:“把你們留下來,是要商議一些事情。張守送來地,不僅僅是捷報,還有很多事情,你們先看看。”把捷報遞給姚崇。
姚崇看過,又遞給宋。
等到兩人看完,李隆基問道:“你們以為如何?”
姚宋二人對視一眼,姚崇率先道:“皇上,臣以為張大帥要求把安北都護府遷到原址上一事可行。自從突厥反叛以後,安北都護府一度數遷,現在北地平定,是到了該遷回去的時候了。”
宋點頭道:“皇上,臣也贊同此議。
張大帥建議朝廷在漠北駐軍一事,臣以為可以循太宗皇上時地舊例,在北地駐少量的軍隊即可。”
李隆基發話了:“還有一點,你們以為怎樣?張守建議去漠北的軍隊,他們地薪俸應當翻倍。上面有一句話‘駐守三年所得,應該能花十年,你們以為張守能說出這樣的話?”
他們絕對想不到李隆基會問這樣地問題,不由得一下子愣住了。只聽李隆基接著道:“要是朕沒有料錯的話,張守打仗是把好手,不過,說到這些花花腸子他還沒有,這應該是陳晚榮地主意。”
對張守,姚宋二人還是瞭解的,打仗是一把好手,玩這種手段非他之長,不由得大是贊同:“皇上聖明!”
姚崇遲疑著道:“北地苦寒之地,駐守那裡地軍隊,他們的薪俸本來就很高,要是再翻倍的話,有些匪夷所思了。”
“姚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