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我們這些黨員自然是不屑一顧,可是施工的人很講究,他們說逢山開道,遇河搭橋,都要為山神河伯準備祭品,否則施工艱難,事端很多,即便是路修成,橋搭好,日後也非常麻煩,所以我們也就睜隻眼閉隻眼,隨他們去了,只要別弄的過於張揚,否則上面會責怪我們搞迷信封建活動的。”老喻解釋到,我見插不上嘴,只好待會再問紀顏。
“他們準備了很多祭祀貢品,並且在橋頭焚香禱告,說是為了討生活不得以在河道上動土,說什麼橋神河伯莫怪莫怪之類的。”老喻繼續說道。
“老喻,大體上我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我和朋友自己在這裡看看。”紀顏見天氣炎熱,怕老喻吃不消,老喻客氣的推託了兩句,抹著汗回去了。
我和紀顏坐在橋頭陰涼處,這裡有一片草地,坐上去很舒服,還有些大理石修建的石凳石桌。我們決定等太陽下去,黃昏之後再上橋看看。
既然閒坐無事,自然要問問關於祭橋的事情。
“哦?你不知道麼?其實祭橋和祭河是相通的。祭橋習俗最早產生與中國,古代中國人很重視橋樑建設,誇一個人做善事多常說他:修橋補路……橋樑落成必然要來一番隆重的遊橋儀式,場面頗為壯觀。最先上樓的是當地有名望者,如官吏、鄉紳、老年人等。重要的橋樑都有一年一度的”祭橋“日,十分地莊嚴。以前,人們必須準備香及金紙,至橋頭焚香燒金祭祀橋神,以感謝並祈求橋神保佑通行平安。有的地方僅燒香,金紙用線綢線綁著放在橋頭上,俗稱”壓金“,為替橋換新光彩之意。並且保佑橋樑不毀,庇護鄉里人。
而祭河則更早了,以前河流山川都是祭祀崇拜之物,而且古代皇帝向來先祭河,再祭海,意指海由河流匯聚而成,河乃天下水之源頭。而且經常以玉器當作祭品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