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2 / 4)

小說:溼營銷 作者:南方網

formation Cascade,資訊學中的一種現象,指有些資訊一經產生,就像瀑布一樣不可阻擋。

�Charles Mackay,19世紀英國詩人,新聞記者。

2008年9月30日,一個普通的星期二,華爾街在這天早上遭受重創。就在前一天,股票市場剛剛狂跌778點,形成美國金融史上最大的單日跌幅,現在美國政府宣佈700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未獲國會透過,整個市場馬上陷入持續性暴跌。

在各種糟糕資訊滿天飛的情況下,紐約證交所的交易大廳裡充滿了恐慌情緒。由於人們大量拋售股票套取現金,就連市場中最穩健和最賺錢的藍籌股也難逃厄運。華爾街這個平日最講究理性分析計算的地方開始完全陷入瘋狂。

同一天,在地球另一端印度拉賈斯坦邦歷史名城焦達普爾的一個宗教儀式上,也出現了一場不同形式的大恐慌。當時有2�5萬多名教徒彙集在大梵天廟外,準備慶祝九夜節第一天的來臨。就在人群等待寺廟開門之際,突然傳來有人體炸彈進行襲擊的訊息。訊息傳播得很快,大家馬上被恐慌情緒所控制,開始拼命逃離現場,結果造成249人被瘋狂的人群踩踏而死。

這兩件事有什麼共同點?其共同點就是資訊瀑,即人們總是傾向於根據周圍人的做法進行決策。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永恆的資訊瀑(1)

為了理解資訊是如何在一個網路的各個群體中進行傳播,我們首先要了解3個基本概念——資訊瀑、社會認證和社會利益。

資訊瀑效應有時也稱為“花車效應”�� Bandwagon Effect,也稱從眾效應,是指當個體受到群體的影響(引導或施加的壓力),會懷疑並改變自己的觀點、判斷和行為,朝著與群體大多數人一致的方向變化。 ,是指人們會認同某個群體形成的恐懼感或共同期望(無論正確與否),從而導致預言的自我實現,而這種效應會反過來繼續鞏固恐懼感或期望的新一輪傳播。

資訊瀑效應的危險之處在於,當群體認為的真實性超越某個臨界點後(通常此時新的資訊已停止積累),人們就會很自然地放棄獨立思考能力,轉而仿效他人的做法。因為每個人都有智慧的一面,而且在你得知訊息之前他們全都做出了相同的決定,因此,看起來照搬大家的選擇肯定是有道理的。在這種資訊傳播過程中,一旦某個個體不再自行做出判斷而是追隨群體的做法,資訊瀑的惡性效應便開始展現了。

這種恐慌會隨著傳播目標的距離(無論是真實或虛擬距離)縮短而迅速惡化。實際人群(如前面提到的證券交易所或教徒聚集點)尤其容易被這種情緒化的狂熱所感染。這也正是杜爾凱姆“群體興奮”觀點的一個負面案例,即人們非常容易陷入他人造成的狂熱狀態。如今,網際網路和24小時不斷更新的新聞使我們的世界變得越來越狹小,也越來越容易受到各種影響的衝擊。此外,網際網路上數百萬小型社會網路也呈現出相互交叉和聯通的狀態,從而造成巨大的資訊波動性。

對於資訊瀑效應的影響,行為派經濟學家一直都在進行研究。他們使用這種效應來解釋“泡沫與破裂”現象之間的關係,即市場在繁榮和絕望之間的非理性搖擺。而且,這些現象總是悄無聲息地在市場中突然上演,完全沒有任何徵兆。對於全球股市的大漲和大跌,人們總是歸罪於分析家的失誤與各種“暗箱”操作,其實,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這些外部因素,而是人性使然。

資訊瀑的形成離不開“社會認證”的推動。換句話說,導致大規模恐慌情緒出現的多米諾效應,其始發點往往是一條貌似準確和值得信賴的訊息。在焦達普爾踩踏事件中,碰巧前一天在附近的一個邦剛剛發生過人體炸彈襲擊事件,因此大家就會覺得類似事件再次發生的可能性非常高。雖然事後經過調查發現這個訊息不過是個殘忍的惡作劇,但在當時來看其可信度卻毋庸置疑。

病毒式經濟學

網際網路的出現,為資訊瀑效應提供了完美的媒介手段。

在本書作者湯姆的作品《起跳點:商業模式在網路文化中的革新》中,他曾指出,現代全球化經濟已變成無數節點和資訊流的高度互聯體,其中存在大量相互依存的,直接或間接的,實體或非實體性的金融單位。因此,我們已經很難再把整個世界視為一大群獨立經濟體的組合,而應當把它理解為一個巨大的有機體。各種資訊(包括恐懼、虛偽和幻想)在這個有機體內的迅速傳播,正如流感在一個人口擁擠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