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利品均分,共同佔領六合,結果他們脖子一縮,說話全不算數。現在又來說軟話了。
朱元璋正待說話,吳良喊了聲:“元帥,六合紅巾軍又來下書求援兵了,他們說,我們再不發兵,六合必陷元軍之手了,請看在共同反元的情面上……”
郭子興說:“叫他們先把吞下去的糧餉吐出來再說,我這次是要先小人後君子的。”主帥器量如此偏狹,很多將領都看不下去。
朱元璋苦口婆心地分析,六合與滁陽,對我們同樣是唇齒相依,從地理方位看,六合恰是我滁陽之屏障。他們言而無信,固然是不對,現大敵當前,如我們不伸出救援之手,六合一旦頂不住,元朝脫脫丞相的大軍就會全部壓到我們滁陽頭上,有六合在,至少能減輕一半壓力。
郭子興不表態。
李善長說他更看重打幾個勝仗,振奮一下軍心,也讓兩淮百姓看看,有這樣一支抗元義軍,好生了得,別把我們混同於打家劫舍之徒。
他用的是激將法,比朱元璋正面大義凜然地宣揚“共同抗元”更能說動郭子興。
郭子興果然有點活動氣了,他說:“認真要打,也不是吹氣兒的,你們知道脫脫帶了多少大軍前來圍剿紅巾軍嗎?”
張天佑說:“號稱百萬之眾,去了水分,四五十萬總是有的。”
郭子興其實也是怕眾寡懸殊,把僅有這點家當都折騰光了。
朱元璋卻認為征戰是壯大發展良機。當初不打橫澗山,豈能一下子擁有三萬兵馬?
郭子興說:“我走了一趟濠洲,體力難支,去救六合,誰敢掛帥出征?”
朱元璋站了起來:“末將願領軍令狀。”
張天佑道:“光有勇氣沒用。我擔心引火燒身,救不下六合,反倒把元軍引到滁陽來。”他這話正是郭子興沒說出來的憂慮。
朱元璋說:“有這個可能。那更好,我們就在滁陽城外大打一場,打出威風來。”
“這可不是吹氣兒。”郭子興問李善長,“先生以為如何?”
李善長支援朱元璋,認為以攻為守是上策,才能守住滁陽。我軍可進至瓦梁壘,與元軍戰,如果得手,則在六合重創元軍,如果失利,就在城外清水澗側設伏,擊敗元軍。
事到這地步,郭子興只得說:“那就打打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