璋一驚,說:“你快下去。”
郭寧蓮一聲不吭,一彎腰拾起盾牌,重又舉起,遮擋著朱元璋。朱元璋看到,血順著她的胳膊流下來,染紅了盾牌,船甲板上積了一攤血。朱元璋一雙眼裡蓄滿了感動的淚水。
由於廖永忠、常遇春、俞通海將張定邊的船團團圍住,張定邊開始指揮退卻,他連續中箭,渾身被扎得像刺蝟一樣,仍在戰鬥,直到衝出包圍,也沒有倒下。
朱元璋感嘆道:“真是驍將啊。”隨後下令吹號角,集合船隊。
號角在蒼茫的水面上響起。
大小船隻向朱元璋靠攏來,敵船已無影無蹤了,湖中漂著無數死屍。
朱元璋見郭寧蓮兀自舉著盾牌,臉色白如紙,他一把抱住她,心疼地叫了聲:“寧蓮!”
郭寧蓮站立不住,倒在了他懷中。
眾將齊刷刷站滿了朱元璋的坐船甲板。
有十多個千戶、百戶和隊長被綁在船頭,他們都是臨陣退卻的首領。
朱元璋揮揮手,刀斧手一聲喊,十幾個人頭滾下湖,腳一蹬,屍首也隨之下水。
朱元璋對眾將說:“今後有臨陣退卻者一律斬不赦。不是我朱元璋心狠,你只顧自己活命,你一退,亂了別人陣腳,危害全域性。我朱元璋被幾十條艦船圍著,我也沒有跑啊!”
眾將都用欽佩的目光看著他。朱元璋臨危不懼,確實做出了榜樣。
郭興認為,臨陣退卻者,是該問斬。不過,我們失利不是將士不肯用命,而是戰船大小過於懸殊,仰攻無法奏效,攀上大船也不容易。
劉基看看天空,試試風向,對朱元璋說:“郭興說的對,不能這樣拼,拼不過,我看可用火攻。”
朱元璋也伸手試試風:“先生欲學諸葛亮借東風嗎?”
劉基卻說有風沒風無所謂,他要朱元璋徵幾條漁船,上面裝滿蘆荻、火藥,再潑上油,開到大船底下再點火。
朱元璋說:“那不是連我們計程車兵一起燒死了嗎?”他不想留下殘忍的罵名。
劉基另有主意,每船後可拖一條小船,點火後士兵即跳到空船上逃脫。
朱元璋說:“好,就用火攻!常遇春,你去準備。”
常遇春答應下來,眾將陸續下船。
當眾將分頭去執行任務時,朱元璋叫住了徐達,讓他等等。
徐達回身等他吩咐。
朱元璋意外地令他馬上點本部軍馬回金陵。
徐達說:“這個時候讓我撤出去?”他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劉基稱讚朱元璋遠見於未萌,是要防備張士誠這時候趁火打劫。
朱元璋說:“若是張士誠殺奔金陵,李善長和費聚、陸仲亨帶的那點兵肯定守不住,如金陵有失,我們可就無家可歸了。”
徐達說:“好,我馬上回應天。”
底艙裡,船更顯得晃晃悠悠,浪滔聲不絕於耳。
受了傷的郭寧蓮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血把纏裹左臂的白布都洇透了。朱元璋端著一碗湯在喂她。她喝了一小口,便搖搖頭不喝了。
她問是什麼時辰了?
朱元璋告訴她快天亮了。
郭寧蓮說:“你一夜沒睡?”朱元璋笑笑。郭寧蓮對門口的七巧說:“你怎麼能讓他熬一夜?這麼險惡的大仗,沒有他怎麼得了!”
朱元璋說:“一宿不睡覺算什麼?只要我能陪著你就行了,別人在這兒我不放心。”
郭寧蓮掙扎著坐起來,說:“你不走,我也不養傷了,我上甲板上去。”
朱元璋這才說:“那你睡一會兒。”
郭寧蓮點頭,馬上閉上眼,見他悄悄脫下鞋,手提著鞋光著腳上了頂艙。
郭寧蓮有感於他的體貼,淚水奪眶而出。
鄱陽湖上,新的大戰帷幕又拉開了。
陳友諒親自出陣,他的巨型樓船更高更大,劈波鼓浪,洶洶而來。陳友諒坐在樓船頂層杏黃羅傘下,達蘭坐在一邊,還悠閒地彈著琵琶。這是陳友諒用以安軍心之舉。
朱元璋遠遠地看見了,對劉基說:“上陣帶美女,彈著琵琶助戰,古往今來聞所未聞啊,陳友諒這個打魚郎是為一絕呀。”
胡惟庸附他耳畔說:“瞧見那彈琵琶的美人了吧?那就是傾國傾城的達蘭。”
朱元璋一時心動,手搭涼篷仔細看著。臉上五官看不大清,但那是一個美麗的影子,叫人銷魂的影子,看得朱元璋心猿意馬。劉基說:“這一仗,弄不好陳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