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3 / 4)

小說:朱元璋 作者:翱翔1981

:“有一件事,我一直放在心中沒有說出來,在滁陽王病危時,他曾拉著朕的手,說把小女兒郭惠託付給朕,不知他對岳母大人說過沒有?”

由於此前郭惠已有鋪墊,張氏總算沒有感到過分吃驚和意外,她馬上迎合,聲稱對皇上說,比對我說更好,更算數。但不知這遺囑是幾句什麼話?怎麼個託付法?

朱元璋告訴她,岳丈對他說,他死後最大的心事是郭惠,他認為女婿日後能成就大業,如果有那一天,希望朱元璋納郭惠為妃子,共享富貴,岳母也有個依靠了。

張氏心裡想,怪不得惠兒問這事……即有這念頭,郭子興怎麼不對我說?

朱元璋說:“是頭兩天他清醒時說的,彌留之際,你們趕到床前時,他說話費力了,又當著很多人,這可能是他沒說的原因。他本來要寫一份遺囑的,走得太匆忙,也沒來得及。”

朱元璋的這幾句解釋聽上去也說得過去,但事關女兒終身,張氏還是覺得突兀,沒有任何精神準備,說不上是喜是憂,心裡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什麼滋味都有。

張氏說:“那,這麼多年你為什麼沒對我說起過,直拖到今天。”

朱元璋是這樣解釋的,岳父說得明白,只有朱元璋成大業,當了皇帝,他才肯把郭惠嫁他,登極以前,他怎敢提出此事?

張氏信以為真了,這是站得住的理由。她又發問,這就是皇上千方百計不準惠丫頭嫁給藍玉的原因嗎?

朱元璋說:“正是。”

張氏問起朱元璋現在怎麼辦?皇上想怎麼辦?

朱元璋說,婚姻大事,向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豈有自己做主的?而今岳父不在了,當然聽憑岳母大人做主。這話說得張氏心裡很舒服。讓親生女兒給人家“做小”,本非所願,可這“小”不同於民間,是僅次於皇后的貴妃,如不是前世修來,怎麼可能有此殊榮!她想到與青燈古佛為伴的女兒,心情又沉重起來。

張氏說,親上做親,這是郭家的榮幸,誰家能出兩個皇后呀!惠丫頭跟了皇上,也是她的造化。只是,這事冷丁一張揚出去,朝野上下會不會有什麼說法?更叫她憂慮的是郭惠。

朱元璋說:“別人議論還在其次,朕也擔心惠妹會反感。”

“是呀,”張氏說,“她本來任性、倔強,心裡又割捨不下那個藍玉,這才任性地在家裡帶髮修行。不瞞皇上說,老身怕是扭不過來她呀。”

朱元璋說:“這且不論。朕只想討個明白,岳母大人是不是打算按岳父的遺囑辦?”

“瞧皇上說的,”張氏說,“別說是郭子興臨終前有話,就是沒話,皇上提出來,老身會不答應嗎?這得祖上積多大的德,才有這樣的殊榮啊?”

“岳母這樣說,朕就放心了。”朱元璋說,惠妹知書達理,勸動惠妹是有指望的,她不會不遵從父親的遺命吧?

張氏還有另外的憂慮。父親有遺囑,郭惠一定會遵從,只是口說無憑啊。就怕惠丫頭上來倔勁較真兒,倘真有個文字備在那裡,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少費多少口舌。

與其說這話提醒了朱元璋,不如說偽造一份遺囑的念頭與他不謀而合,看來不費周折就水到渠成了。

朱元璋說:“岳母大人所說極是。朕也是這麼想,岳父當時只是來不及寫就是了,如果現在補一個,只要惠妹認可,朝野的輿論也就自然平息了。”

張氏先時有點吃驚:“弄個假的?”

朱元璋已稍顯不悅,岳父有了遺言,只是沒落到文字上,怎麼能說是假的呢?

張氏明知無可挽回,不順水推舟,不會有好結果,便說:“是這個理,那皇上就準備一份吧,讓惠丫頭心裡過得去。”她不知為什麼,眼中滴下淚來,總覺得有與人合夥矇騙女兒的內疚感,但想想既可以結束惠兒的出家生涯,又可以跟著皇上享天下之福,也就釋然了。

朱元璋加重語氣說:“岳母何故傷心?如果不願意,朕不勉強。”

張氏急忙換上笑臉:“皇上多心了。這是千家萬戶求之不得的事,我能不願意嗎?我只是想,惠丫頭從小被我寵慣了,說不得碰不得的,陛下也都知道;我把她交給你,也沒什麼不放心的。我也活不了幾年了,希望陛下能對她好。”說著再次淚流雙行。

朱元璋說:“岳母放心,這麼多年朕是個什麼品行,想必岳母也有耳聞,也是親眼見。”

張氏說:“還有一宗,不知老身當說不當說。”

朱元璋說:“朕雖是君,你畢竟是長輩,有話儘管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