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解決辦法。他手頭一無錢二無物,再說他不想來那一套。他決心和處長“泡”。
從第二天起,他天天到處長辦公室來,耐心地向處長懇求、訴說。處長感到煩,不理睬他。處長不理,他就坐在一邊等,一有機會就張口,彬彬有禮,不吵不鬧,懇求訴說。處長急不得火不得,推不起趕不跑。“泡”到第五天,處長就坐不住了,他長吁一聲:“唉,我算服你了。照顧你這一次,提前批給你吧!”
有沒有足夠的耐心,還與人們的自尊心強弱有關。
有些人臉皮太薄,自尊心太強,經不住人家首次拒絕的打擊。只要前進一受阻,他們就臉紅,感到羞辱,氣惱,要麼與人爭吵鬧崩,要麼拂袖而去,再不回頭。這些人看起來雖然很有志氣,但卻是沒有能力辦成大事的失敗者。
當然,“泡蘑菇”除了有耐心之外,還要具有一定的方法和原則,例如,你可以不厭其煩地登門拜訪,申訴你的理由和要求,但別指望很快就能得到答覆和處理,你要有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
“泡蘑菇”時,態度要誠懇,語氣應平和。即使受了冷遇,碰了釘子,或者處理者發了火,你也要沉住氣,只要問題能處理,受點兒委屈也值得。你依然要心平氣和地陳述你的看法。
“泡蘑菇”時,要注意用語的分寸,多用懇請語氣,千萬不可用“怎麼還不處理呀?”“不是說今天就給我答覆嗎?為何講話不算數?”“你們到底什麼時候解決?”“這個月底前必須處理!”等等的責問句或命令句。如果改換另一種詢問口氣,可能效果會好得多。
在上門拜訪、“泡蘑菇”的時間間隔上,要注意越來越短,次數上要越來越頻繁,以造成處理者的緊迫感。頻頻催問很可能引起對方的煩躁,這不要緊,只要你是有理有節,就沒有關係;只要你堅持不懈,就會帶來轉機。
據說,一位被領導穿小鞋的受害者向上一級領導告狀之後,這位上級領導不想過問,受害者於是頻頻催問,以致於連這位領導的妻子也嫌煩了,她對丈夫抱怨道:“這個人怪可憐的,天天來,煩人不?你就給他解決算了。”這位領導想想也是,因此,才下了決心,處理了這一問題。你瞧,“泡蘑菇”這事還真非得有慢功夫不可。
成大事不拘小節
辦事者以交涉作為事業的重心,所謂“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這句話在商場上更為適用。交涉常有彼此意見不相吻合的時候,換句話說,順利時總比不順利的時候來得少,對於此點,你一定要看得透徹。
也就是說,當你與對方言談交涉,感覺話不投機時,你最好能看開一點兒,不必與其多費唇舌。既然多說無益,不如干脆來個撤退。
至於什麼時候你該看得透徹,請把握以下三個原則:
1。與交涉對方發生無法解決的情況時。
2。不能完全把握對方情況時(情報、資料蒐集不夠充分)。
3。自己所犯錯誤足夠損及雙方友誼時。
每個人都希望掃除眼前的疑竇,只是,有的時候常常力不從心。當你發現再怎麼深思熟慮也解決不了問題時,不如早點兒看透了比較好。
拒絕別人,以及被人拒絕,這在今日社會,日常生活中,已經成為家常便飯了。遇到此種情況,應該如何自處,前面已經談過,最重要的還是要能夠替對方設想,並保持良好的風度。
如果雙方在分別時仍能保持良好的關係,彼此期待將來尚有相會握手的時候,那麼,這一次成功的拒絕,就算是為將來的事業播下了一顆新的種子。說不定這顆新種子,在不久的將來就會開花結果了呢!
雖然在你遭人拒絕時,心情是不可能愉快的,但是你還是要顧全大局,儘量裝出微笑,留給對方一個美好的印象。
至於拒絕者本身,也應該預先料到被拒絕者的反應,必須以同情的語調和態度對之,不可輕蔑、張狂。
雖然,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拒絕或被拒絕之事,但我認為,最要緊的還是要知道如何善後。尤其是和被拒絕者重建意見交流的管道,這點必須要立刻著手。
我相信,每一個人都嘗過被拒絕的滋味。此時,你一定會對對方有所不滿,心裡產生疙瘩。但這種憤懣的情緒終將慢慢地被沖淡。只是,我們若站在一個被拒絕者的立場上,對於對方的善後工作,也必須儘快去處理。比較理想的方法是打電話、寫信,或者親自登門造訪,以誠摯的態度來彌補此次交涉失敗的不快經歷。
有一天,我在辦公室裡,接到一個過去曾是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