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1 / 4)

小說:厚黑學 作者:賴賴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不少個體經營者也注意相機行事,隨機應變,走上了致富之路。瀋陽劉錫貴,1978年開始在自由市場賣豆腐,隨著生意的擴大,辦起了一個養豬場。之後,他用積蓄的錢買了一臺拖拉機,再後,又用獲得的收入買了幾輛卡車,到1985年成立了錫貴運輸公司。此後,錫貴公司不斷拓寬業務路子,開始時從事拆卸工作,後來參與市區電纜鋪設工程,其業務已擴大到全國。從賣豆腐到養豬,再到搞運輸,最後又參與其他業務,劉錫貴隨機應變走致富之路,這對於那些不看行情、墨守陳規的人,不是很有啟迪意義嗎?

相機行事術在人們的言語應變中也常被運用。相傳,乾隆皇帝在委託紀昀為《四庫全書》主編官之前,想考考紀昀。考試的方式是出對聯句。乾隆先出“兩碟豆”,紀昀答“一瓶油”。乾隆又說:“林中兩蝶鬥”,紀昀緊接“水上一鷗遊”。乾隆見紀昀聯得天衣無縫,無懈可擊,便立即轉移主題,出聯道:“人云‘南方多山多水多才子’。”紀昀是南方人,乾隆出這一聯,實際上是誇紀昀的學問,同時也暗含紀昀求饒的意味。紀昀也體味到了皇上的語意,於是,他便相機行事,迅速轉舵,順意接道:“我說‘北國一天一地一聖人’。”紀昀所聯的這一句,既對仗工整,又巧妙地拍了皇上的馬屁。乾隆聽後,哈哈大笑,立即授職於紀昀。

心地要辣,行事要猛

古代兵法指出,作戰之時,一定要採取果敢行動,行事要猛、心地要辣,這就是軍事中的猛虎下山謀略。猛虎之猛就在於其撲快、其力猛、其心辣,猛虎如果行動遲緩、毫不毒辣,還不如蜜蜂、蠍蟲盡力的刺人。所以,沒有虎威就不能發揮自己的作用。

三國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任大將軍司馬昭統領各路人馬聯合伐蜀。鄧艾向司馬昭建議說:“現在蜀軍已經受到挫傷,我們乘勝出擊,從陰平小道經漢中德陽亭直插涪城,也就是過劍閣西一百多里,離成都三百多里的區域,用一支奇兵乘其不備衝殺到這個要害部位。”10月,鄧艾率軍從陰平出發,一路上鑿壁開路,搭橋過河,越過懸崖幽谷,長途跋涉達七百多里,有時山高谷深,無法運糧而斷炊,幾乎陷入絕境。鄧艾用氈子裹好身子從峭壁上滾下來。將士們手抓樹枝藤蔓沿懸崖行進,猶如天兵。部隊到達江油,蜀將馬邈措手不及而被迫投降。由於鄧艾勇猛衝殺,攻破敵軍,殺掉了諸葛瞻,大軍長驅直入,兵臨成都。蜀國皇帝劉蟬派使臣向鄧艾表示投降,蜀國滅亡。鄧艾之軍正是憑藉了這種猛虎下山的虎威,將蜀國一舉殲滅。

1122年,遼帝出兵居庸關,得知金兵將至西京(今山西大同)。4月,金軍會攻西京,遼軍兵敗城陷,遼西路州縣部族紛紛降金,遼帝向額蘇倫落荒逃跑。金軍見遼軍喪失抵抗能力,便乘勝追擊,猛追猛打,使遼軍又屢屢打敗。終於在12月,金軍自大同入居庸關,遼五京全被金佔領。再如1951年5月,我中南軍區已取得殲匪47萬多人的重大勝利,漏網土匪已成驚弓之鳥,四處逃竄,各部為清剿殘匪,又組織大量精幹飛行捕捉小組和便衣隊,窮追猛打,決心將之全部殲滅。沅陵軍分割槽416團8連飛行捕捉隊,在一個月內,穿越湖南、貴州、四川、湖北四省邊縣,追擊殘匪1500公里,斃捕逃匪一百多人,被授予“長追千里”的英雄稱號。這兩個戰例,都是認真執行猛虎下山謀略而取得最後勝利的。

對於已潰敗之敵,不管逃到哪裡,都緊追不捨狠狠打擊,決不手軟。《淮南子·兵略訓》中說:“善用兵者,見敵之虛,乘而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毛澤東在1949年4月21日《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中命令人民解放軍:“奮勇前進,逮捕一切怙惡不悛的戰爭罪犯。不管他們逃至何處,均須緝拿歸案,依法懲辦。特別注意緝拿匪首蔣介石。”

戰爭非常講究戰機和形勢。一旦捕捉住戰機,就應毫不猶豫地下決心,進攻敵人。決不能停止不前,決不能仁慈手軟、優柔寡斷、猶豫不前。

在日常生活中,機遇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條件。而當機會來臨的時候,我們是否能夠以猛虎下山的速度去把握住呢?這兒有一個很好的例子。

威廉·麥克勞德是《紐約時報》的一位著名記者。他總是津津樂道地述說他是怎樣找到第一份工作的。

當時,他緊張兮兮地等在辦公室門外,申請材料已經送進去了。一會兒門開了,一個小職員出來:“主任要看您的名片。”威廉從來就沒有準備過什麼名片,靈機一動拿出一副撲克抽出一張黑桃A說:“給他這個。”半小時後,威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