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把大碗來篩,不耐煩小盞價吃。”戴宗喝道:“兄弟好村!你不要做聲,只顧吃酒便了。”宋江分付酒保道:“我兩個面前放兩隻盞子,這位大哥面前放個大碗。”酒保應了,下去取只碗來,放在李逵面前,一面篩酒,一面鋪下餚饌。李逵笑道:“真個好個宋哥哥,人說不差了!便知我兄弟的性格!結拜得這位哥哥,也不枉了!”
雖然只是十兩銀子,卻結交了一位好兄弟。在宋江看來,區區錢財是小事,重要的是這份兄弟情誼。李逵十分感激這份知遇之恩,從此也便一心一意地追隨宋江,至死不渝。
宋江在鄆城縣做押司時,結拜兄弟晁蓋犯了事,濟州府的官差前來捉拿晁蓋。宋江知道後,吃了一驚,肚裡尋思道:“晁蓋是我心腹弟兄。他如今犯了彌天之罪,我不救他時,捕獲將去,性命便休了。”
打定了救晁蓋的主意,但表面仍對前來辦案的官差說:“不妨,這事容易。甕中捉鱉,手到拿來。只是一件:這實封公文,須是觀察自己當廳投下,本官看了,便好施行發落,差人去捉,小吏如何敢私下擅開?這件公事非是小可,勿當輕洩於人。”官差道:“押司高見極明,相煩引進。”宋江道:“本官發放一早晨事務,倦怠了少歇。觀察略待一時,少刻坐廳時,小吏來請。”
此時晁蓋正和吳用、公孫勝、劉唐在後園葡萄樹下吃酒。晁蓋見莊客報說宋押司在門前,便問道:“有多少人隨從著?”莊客道:“只獨自一個飛馬而來,說快要見保正。”晁蓋道:“必然有事。”慌忙出來迎接。宋江攜了晁蓋手,來到側邊小房裡。晁蓋問宋江為何來得如何驚慌。宋江道:“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著條性命來救你。如今黃泥岡事發了!白勝已被拿在濟州大牢裡,供出你等七人。濟州府差人,奉著太師府鈞貼並本州文書來捉你們,並以你為首犯。天幸撞在我手裡!我只推說知縣睡著,且教何觀察在縣對門茶坊裡等我,以此飛馬而來報你。哥哥,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若不快走時,更待甚麼!我回去引他當廳下了公文,知縣不移時,便差人連夜下來。你們不可耽擱。倘有些疏失,如之奈何?休怨小弟不來救你。”晁蓋聽了大吃一驚,道:“賢弟,大恩難報!”宋江道:“哥哥,你休要多說,只顧安排走路,不要纏障。我便回去也。”
宋江冒著生命危險來救拜把兄弟晁蓋,其義不可謂不深,其情不可謂不厚。正是靠了這種深厚的情誼,宋江才獲得了“呼保義”和“及時雨”的美稱;正是透過大量的這樣厚結義緣,才造就了江湖中宋江的美名,為日後宋江作為梁山首領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梁山聚義,義孝當先
宋江在江湖上的號召力一方面是來自於他講義氣、講交情、對人厚;另一方面是因為在宋江的心裡一直有著正統的儒家觀念,他所做的全部都是為了讓兄弟們共赴富貴,以取得美好的前程。不僅如此,宋江還以謙讓的美德讓眾弟兄心悅誠服,而他對父母及朝廷的忠孝更是他日後成功的重要原因。
其一,宋江十分講究仁義。宋江一怒之下殺了閻婆惜後,也被逼上梁山。眾兄弟十分高興,一起下去迎接。喝完接風酒,晁蓋便請宋江為山寨之主,坐第一把交椅。宋江堅決不肯,便道:“哥哥差矣!感蒙眾位不避刀斧,救拔宋江性命。哥哥原是山寨之主,如何卻讓不才坐?若要堅決如此相讓,宋江情願就死!”晁蓋道:“賢弟如何這般說?當初若不是賢弟擔那血海般干係,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眾?你正是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誰坐?”宋江道:“仁兄,論年齡兄長也大十歲。宋江若坐了,豈不自羞?”再三推晁蓋坐了第一位,宋江坐了第二位,吳學究坐了第三位,公孫勝坐了第四位。宋江道:“休分功勞高下,梁山泊一行舊頭領,去左邊主位上坐。新到頭領,去右邊客位上坐。待日後出力多寡,那時另行定奪。”眾人齊道:“哥哥言之極當。”
宋江謙讓山寨之主之舉,更為其贏得了“義”的美名,也更加得到眾位兄弟的敬重。
其二,宋江十分講孝道。例如,宋江上山之後在筵上對眾好漢道:“小可宋江,自蒙救護上山,到此連日飲宴,甚是快樂。不知老父在家,正是如何?即日江州申奏京師,必然行移濟州,差落鄆城縣追捉家屬,此事恐老父受驚,性命存亡不保。宋江想念:”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深恩,昊天罔極。‘因老父生育之恩難報,暫離山寨,欲往敝鄉,去家中搬取老父上山,昏定晨省,以盡孝敬,以絕掛念。不知眾弟兄還肯容否?“晁蓋道:”賢弟,這是件人倫中大事,養生送死,人子之道。不成我和你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