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3 / 4)

小說:厚黑學 作者:賴賴

正是史玉柱這種個性在關鍵時刻葬送了巨人集團……

一、巨人崛起

1982年,史玉柱以全縣第一的成績考進了浙江大學數學系;1986年,他又考到深圳大學讀軟科學管理,畢業後被分配到安徽省統計局。可是,已經在深圳的創業氛圍中浸泡了三年的史玉柱早已無法忍受內地機關單位的平靜和呆板了,僅僅幾個月後,他便毅然辭職,又回到了那片狂熱而充滿機遇的南國土地。

初到深圳的那幾天,他做出了一生中的第一個豪賭決定,他給《計算機世界》打電話,提出要登一個8400元的廣告“M…6401:歷史性的突破”,惟一的要求是先發廣告後付錢。

13天后,他的銀行賬號裡收到了三筆總共15820元的匯款。兩個月後,他賺進了10萬元。這是他經商生涯中的“第一桶金”,他把這筆錢又一股腦全部投進了廣告,四個月後,他成了一個默默發財的年輕的百萬富翁。

1990年1月,史玉柱一頭扎進深圳大學兩間學生公寓裡,他在計算機前呆了整整150個日日夜夜。這次他拿出來的是M…6402文書處理軟體系列產品。當他天昏地暗地走出那間髒亂的學生公寓的時候,他發現家裡的所有傢俱都已不翼而飛,數月未見的妻子不知去向。可是,他卻站在了一個新的事業起點上。他從深圳來到珠海,這位身高1。80米、體重不到120斤的瘦長青年給自己的新技術公司起了一個很響亮的名字———“巨人”,他宣佈,巨人要成為中國的IBM、東方的巨人。

時隔一年,巨人已發展成了一家資本金超過一億元的高科技集團公司。

從1992年開始,巨人已赫然成為了中國電腦行業的領頭軍,史玉柱也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典範人物和現代商界最有前途的知識分子代表。

1992年,在事業之巔傲然臨風的史玉柱決定建造巨人大廈,當時巨人的資產規模已經超過一億元,流動資金約數百萬元。最初的計劃是蓋38層,大部分自用,並沒有搞房地產的設想。可是這年下半年,一個偶然的因素,讓史玉柱改變了主意。巨人大廈的設計從38層升到了54層。

這時候,又一個訊息傳來,廣州想蓋全國最高的樓,定在63層。便有人建議史玉柱應該為珠海爭光,巨人大廈要蓋到64層,奪個全國第一高樓,成為珠海市的標誌性建築。

到1994年初,不知哪位細心人突然想到,“64”這個數字好像不吉利,領導會不會不高興,於是馬上打電話給香港的設計單位諮詢,一來二去,索性把大廈定在了70層。

這就是最後導致史玉柱身敗名裂的巨人大廈的投資決策過程。在整個國家都處在激進洪流的時候,是沒有人會察覺出這一連串的偶然和隨意中所蘊含的風險和不妥,沒有人看見,危機的導火線從此時開始已經在“噝噝”冒煙了。

珠海市為了支援這個為珠海爭“全國第一高樓”的標誌性建築,大開綠燈,巨人大廈的每平方米地價從原來的1600元降到700元,最後再降到350元,幾乎成了一個“象徵價格”。史玉柱原本打算向銀行貸一部分款來啟動大廈的動工,可是,他的智囊團卻想出了一個當時看來比貸款要好得多的融資辦法:賣樓花。

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座被視為史玉柱和巨人集團成功豐碑的大廈,最終導致了巨人的突然窒息。

二、風雲突變

1993年,中國電腦市場風雲突變。隨著西方16國集團組成的巴黎統籌委員會的解散,西方國家向中國出口計算機的禁令失效,康柏、惠普、IBM等國際著名電腦公司大舉入境,被稱為中國矽谷的北京中關村一時風聲鶴唳。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較量,以巨人為代表的民族電腦業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多舛的命運。

在外有強敵的情況下,創業不久的巨人集團內部出現了管理和體制上的裂痕。史玉柱在一次全體員工大會上便拉響了危機的警鐘,他直截了當地剖析了巨人集團的五大隱患:創業激情基本消失、出現大鍋飯機制、管理水平低下、產品和產業單一、開發市場能力停滯。這五大隱患,除了“產品和產業單一”這一條之外,其餘的直到巨人集團覆滅都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觀。

在這次會議上,史玉柱明確提出巨人“二次創業”的總體目標:跳出電腦產業,走產業多元化的擴張之路,以發展尋求解決矛盾的出路。他把新產業的目標確定在保健品和藥品產業上。

當時的保健品行業基本上屬於一個培育成熟的市場,在太陽神、飛龍等企業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