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樣的法蘭克人的後代。
做為最早的十字軍後裔,巴里安始終為自己的血統感到驕傲。正是因為這種驕傲,所以當來自歐洲的小白臉蓋伊憑藉著他的那幅不錯的賣相,在西比拉麵前獻媚的時候,巴里安對他露出了鄙視。
同樣也是這種驕傲,當剛剛從薩拉森人的監獄裡出來的雷納德依仗著他的再次婚姻成為了暴發戶之後,巴里安毫不留情的用譏諷和這個人徹底成為了敵人。
做為伊布林的世襲領主,巴里安之所以最終選擇跟隨雷蒙,與其說是他贊同雷蒙對薩拉森人的主張,不如說是因為他更加看重雷蒙那的黎波里伯爵的身份。
在巴里安的眼中,再也沒有比純正的血統更加能夠顯示高貴身份的證明了。
所以正因為這個,他站在了雷蒙一邊,他相信做為同樣可以擁有繼承耶路撒冷王位權力的黎波里伯爵的盟友,自己的地位也絕對不會受到輕視。
但是雷蒙的死卻深深打擊了巴里安,特別是當他知道做為的黎波里的領主,雷蒙的兒子們都沒有能夠帶上伯爵冠冕,而那個雷蒙的私生女卻繼承了塞普勒斯之後,他忽然發現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完全錯了。
在東方,高貴的血統很身份變成可有可無,即便如鮑德溫家族那樣的王室,一旦失去了榮耀也同樣會被人嘲笑。
巴里安還記得當初人們是如何嘲笑蓋伊的,而且在那些嘲笑的人中,就有他自己。
正因為這個,巴里安最終做出了和蓋伊合作的選擇,不過當他和蓋伊一起把伊莎貝拉從的黎波里趕走時,這個開始變得越來越狡猾的東方領主,卻在最後的時刻又為自己留下了小小的退路。
雖然為了權力,他最終背叛了伊莎貝拉。但是他也並不想看到蓋伊砍掉伊莎貝拉的頭,在他的心目中,最理想的莫過於這些已經失去了權勢實力的鮑德溫家族成員,一直這樣糾纏不清的相互爭鬥下去,而且就在這種爭鬥中,巴里安還看到了一個對他來說,也許並不是做夢的未來。
當有著天才之稱的鮑德溫四世的父親阿馬里克一世死去之後,為了拉攏當時已經逐漸頗具實力的巴里安,阿馬里克的妻子康尼娜王后不惜嫁給了巴里安。
當時的這個決定無疑讓巴里安在東方的地位顯得更加突出,而經由這個關係,巴里安也不由讓自己做起了能夠觸控耶路撒冷王國王冠的美夢。
如果自己的兒子能夠成為耶路撒冷王國的國王,那會是什麼樣子?這種哪怕想一想都會讓人為之興奮的想法,讓巴里安更加決定要好好利用眼前的局勢,他相信鮑德溫家族僅剩的那對姐妹之間的爭鬥對他肯定有著足夠的好處,所以當伊莎貝拉宣佈自己為東方法蘭克人的女王時,巴里安立刻打發兒子悄悄踏上了前往聖地的道路。
巴里安並不擔心伊莎貝拉會對約翰不利,而且他也不擔心那些薩拉森人,多少年的相處,讓他知道薩拉森人是什麼樣子,甚至在私下裡,巴里安認為那些異教徒要比蓋伊這種狂妄無知。卻又自以為是的歐洲小白臉可愛的多。
成為法蘭克和薩拉森人之間的仲裁者,這個想法讓巴里安為之激動,他相信對薩拉森人來說,同樣需要自己這種在東方擁有顯赫名聲的法蘭克貴族來和他們打交道,甚至在心底裡,他還暗暗感激伊莎貝拉的舉動。
是伊莎貝拉讓他看到了另外一個可以完全拋棄耶路撒冷國王的可能,他想象著如果自己成為了東方法蘭克人的國王,那會是什麼樣子,同樣他也並不擔心伊莎貝拉會對自己的兒子不利,這固然是因為他的妻子是伊莎貝拉的母親,更重要得好是,他相信自己有能夠讓伊莎貝拉再次與自己合作的理由和條件。
約翰喘著粗氣騎在馬上先前走著,原本從的黎波里出來的隊伍規模比原來稍微顯得大了些,一路上逐漸加入進來的朝聖者和一些到處流浪的法蘭克人,讓他的隊伍看上去倒也頗有氣勢。
對於父親的命令,約翰開始有些畏懼,他不知道見到伊莎貝拉後,那位被他出賣的女王會如何對待自己,雖然經由母親的緣故他們也稱呼的上是姐弟,但是約翰從來不相信伊莎貝拉會因為這個就會饒恕自己,至少從她與西比拉之間那殘酷的爭鬥上,約翰看不出那對姐妹之間存在著應有的親情。
不過隨著旅行的隊伍逐漸擴大,約翰的信心也逐漸變得強大起來。
看著那些法蘭人聽說自己是伊布林的巴里安的兒子而發出的歡呼,約翰的自信也逐漸變得強烈起來,他為自己家族在東方的名聲感到驕傲的同時,也對能夠打動伊莎貝拉感到更有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