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異教徒勢必要遭受到巨大的損失,同時他們也相信,只要十字軍能繼續以這種勢如破竹的氣勢向敵人發起一次次的進攻,那麼聖地的光復就是指日可待了。
在這樣的時候,十字軍中出現了一個聽似有些意外,但是卻又顯得理所當然的呼聲,要求理查乘著戰勝薩拉森人的勝利氣勢,一鼓作氣向著聖城前進,然後把那頂已經虛懸的耶路撒冷國王的王冠戴在他自己的頭上!
沒有人知道這樣的輿論,是否是理查自己授意散佈出去的,但是聽到這個訊息的腓力卻感到了難以忍受的壓力。
相對於理查的巨大勝利,腓力卻面臨著人們對他指揮才能的質疑,儘管沒有人懷疑他做為一位國王的成功,但是人們卻不能不對他之前在阿卡城下毫無建樹的舉動頗有微詞。
即便是法國的貴族們,也為自己的國王在東征中的拙劣的指揮感到憤懣,雖然他們在他的面前依舊恭敬謙恭,但是當提到未來與薩拉森人的戰鬥時,他們卻又揹著腓力紛紛到理查那裡討要機宜,這讓腓力不禁在感到難堪的同時,更加難以抑制心中的惱火。
而這場戰役的訊息傳到君士坦丁堡時,也不禁引起了羅馬人的極大震動。
一直以來,人們已經逐漸習慣了皇帝給他們帶來的種種意外,在羅馬人的心目中,雖然皇帝在耶路撒冷最終把城市讓給了薩拉丁的,但是他依舊是這個世界上唯一能與那位埃及蘇丹抗衡的英雄。
不過令羅馬人感到意外的是,那位在他們心目中幾乎無法戰勝的埃及蘇丹,卻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