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與唐軍在白水河邊偶然遭遇的大食軍便是穆斯林派去爭奪怛羅斯城的那支先鋒軍了。
他們得知唐軍佔領了拓枝城,便繞道北上,準備直接去增援怛羅斯城,不料他們準備渡河的木橋由於年久失修,已經坍塌了,侯梅德便率軍沿河向東而行,他們已經發現了有大隊人馬的蹤跡,正緊張時,忽然聽見了鼓聲從南面傳來。
侯梅德是穆斯林手下的四虎將之一,排名第三,次於齊雅德和進軍信德的伊布拉欣,而排名第四的大將拉舍爾目前鎮守木鹿。
侯梅德也是呼羅珊人,今年約四十歲,和阿布·穆斯林是兒時好友,他曾經是倭馬亞王朝的喀布林總督,穆斯林在呼羅珊起兵後,他便率五千軍從旁遮普趕來投奔穆斯林,一直跟隨穆斯林與倭馬亞王朝的軍隊作戰,立下了赫赫功勞,這次平定河中什葉派教徒的叛亂,他負責鎮壓小史國,僅用一個月便平息了叛亂,殺人無數,這一次,他作為先鋒趕來石國,若取不了拓枝城,便去守住怛羅斯城,準備從後面牽制唐軍西進。
他一路順利,卻沒有想到會在白水河遭遇到唐軍,侯梅德在最初的慌亂後很快便穩住了軍隊。
他立馬在森林邊搭手簾向唐軍望去,唐軍已經退到三里之外,空出了一片草原,顯然是想和他一戰。
侯梅德慢慢眯起了眼睛,唐軍人數不多,基本上和他相仿,估計也是想去怛羅斯,這是一次機會。
侯梅德非常自負,他手下三千精騎都是跟隨他多年的老兵,戰鬥經驗豐富,是呼羅珊軍的精銳,上次和高仙芝的戰役中,他們也參戰了,結果他們從側翼一舉擊潰了唐軍。
正是上一次的大勝使他對唐軍有了一絲輕視,唐軍或許裝備不錯,但他們鬥志不高,也僅僅強於粟特人的軍隊,和大食軍相比還是相差甚遠。
“準備作戰!”
侯梅德一聲高喝,三千大食軍刷地提起了長矛,動作整齊劃一,表現出了高超的軍人素質。
“列隊前進!”
大食軍緩緩行軍,三千騎兵分為五排,每排六百人,間距兩丈,彷彿經過周密丈量過一樣,他們每人配有十支短矛,每支短矛重約七斤,用精鐵打製,靠臂力投擲遠,三十步外距離刺穿敵人,這是大食人對付拜占庭重甲騎兵的最銳利的武器。
騎兵開始變成了小跑,一手執盾,一手舉矛,依然佇列整齊,手中的尖利短矛在陽光下熠熠閃爍著寒光。
李光弼率領的這支軍隊是來自石堡城的天威軍,最早是隴右軍,長年與吐蕃人作戰,也同樣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他們配備著角弓弩,有效殺傷射程有百步之遠,唯一的缺點就是上弦慢,在百步內最多隻能發射兩次,為了彌補這個弱點,每名唐軍又配有弓箭一副,適合短距離射擊,其次便是刀、矛和盾,裝備齊全。
儘管這支唐軍是第一次和大食人作戰,但他們豐富作戰經驗使他們一眼便看出了大食軍的優勢和弱點。
訓練有素就不提了,能在奔跑中保持著整齊的佇列,連吐蕃人都辦不到,顯然他們整體配合十分嫻熟,僅從這一點,這就是一支勁敵,其次他們沒有弓箭,每人都擁有多支短矛,在短矛之外又有一杆長矛,由此可推斷,短矛是他們的投擲武器,短矛的射程上不如弩箭,這一點上唐軍略微佔優,大食的馬卻似乎很健壯,高大強健,這比吐蕃人的高原馬要厲害得多,甚至比唐軍的馬還要快上一籌。
但他的弱點也很明顯,那就是他們鎧甲,均是緊身皮甲,這種皮甲是抵不住唐軍的弓箭,李光弼看出了大食軍的弱點,他立刻下令道:“擺偃月陣!”
唐軍軍旗揮動,開始迅速調整陣型,調整成中間重兩頭輕,略帶弧形的月牙形軍陣,中間是五排,兩邊是兩排,這樣便能保證弓箭的最大密集度,而前兩排的唐軍則執巨盾,這是為了防禦大食人利矛。
唐軍也緩緩向前推進,手執弩箭,用兩腿控制著戰馬,保持著嚴密地陣型,兩軍越來越近,嘶聲吶喊聲交織成一片,鼓聲隆隆作響,鼓舞著各自士兵計程車氣。
兩百步……一百五十步……一百步,已經進入唐軍弩箭的殺傷範圍,大食軍刷地舉起盾,但李光弼並沒有下令射箭,他目光銳利的盯著大食人的盾,彷彿看透了這些盾牌,在百步時這些盾牌能抵擋住唐軍的硬弩,唐軍已經止住了步伐,嚴陣以待。
八十步了,李光弼還是沒有下令,不少唐軍的手心都浸出了冷汗,這是他們多年作戰從來沒有過的,竟然在八十步還沒有放箭。
這時,大食軍陡然加速,佇列的間距開始拉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