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中立的情況下,李亨勢力只剩下王珙一人在獨撐孤木,根本無法和李慶安的勢力較量。
第三天,長安政事堂終於釋出了《駁斥告 天下書》,由李硯親自主筆,以詳實的事實一條條駁斥李隆基所謂的非正統論,新皇李適為先帝嫡長子,在先帝即位之初便冊立為東宮太子,先帝駕崩,太子繼位, 何來不正統?李硯在書中尤其指出了李隆基的自相矛盾之處,他既然承認先帝敬宗為合法大統,那麼敬宗冊立的太子又哪裡不合法,自古太子皆由當位天子來定,哪 有退位的太祖上皇來指定的道理?李硯在《駁斥告天下書》的最後,更是明確表述了政事堂將繼續限制田畝兼併的決心,誓將先帝未盡事業進行到底。
《駁斥告天下書》一出,引發了關中民眾的強烈支援,由於李隆基大軍將至,因李豫土地改制而重新獲得土地的自耕農更是自發地從關中各地趕赴長安,願意出糧參軍,反擊李隆基的復辟,這其實就是一場關係各自切身利益的鬥爭了。
清晨,李慶安的馬車在數百親衛的護衛下,轔轔向大明宮駛去,馬車裡李慶安正在飛筆寫信,旁邊,三封簡短的命令已經寫完,他在寫今天的第四道命令,將六萬 安西民團轉為正規軍,負責碎葉一帶防禦,與此對應,再從碎葉、石國和吐火羅調兵五萬大軍趕赴長安,以李光弼為主帥,荔非元禮為副帥。
這幾天,李慶安一直在向安西釋出命令,首先是命令安西諸國皆要派王子一級的特使來長安覲見新皇,以賀新皇登基,以抗衡李隆基的非正統論。
其次,從關內道、隴右道以及河南道遷移第一批移民五萬戶的工作已經開始,他著令安西政事堂準備接收,其次又命封常清從信德徵十萬民夫赴北庭,由大將趙崇 節率領,開始修建長安至安西的唐直道,此時,李慶安深感戰線拉得太長,他的兵力不足,難以全面應對,還有哥舒翰離開後的隴右空虛,他只能委託荔非守瑜的河 西軍派兵去接管,但兵力還是嚴重不足,一旦吐蕃趁機北犯,前幾年的戰果都將喪失殆盡,為此,李慶安深感憂慮。
這時,旁邊的幕僚嚴莊見李 慶安憂心忡忡,便勸他道:“隴右雖然重要,但它畢竟不是中原戰略之地,對將來大將軍的上位影響不大,屬下勸大將軍還是著力於對中原的爭奪,現在安祿山遭到 重挫,已有放棄河東之意,河東是糧倉重地,又是大唐高祖起兵之源,如此機會不可不爭,還有河南道府兵敗壞,兵力空虛,也是進駐良機,中原圖大,北可進齊 燕,南可控荊襄,東則去江淮,實為戰略要地,若不早佔,毀之晚矣。”
李慶安默默點了點頭,雖然嚴莊說得很有道理,但歷史上安史之亂爆發後,唐廷為了收集兵力,盡棄河隴西域,終被吐蕃所佔,以至於數百年後漢軍之勢頹弱,前車之鑑,不可不防。
李慶便長嘆一聲道:“古人云,既得隴,何望蜀,我雖有心盡佔中原之地,但兵力不足,為之奈何,只能側重點而佔,隴右雖非我取天下之必然,但吐蕃狼子野 心,我不可不防,一旦被其突入河隴,生靈塗炭,我就是大唐的罪人,哥舒翰也告訴我,吐蕃這些年厲兵秣馬,已大有起色,今明兩年必將寇唐,我就算不佔中原, 河湟隴右也一定要重兵駐防,這不容置疑,至於河東,我可以讓雲州的雷萬春部南下,在河東招募軍隊,擴大實力,一步步進佔,至於河南道,只能放在以後考慮 了。”
停一下,他又笑道:“況且貪心太大,反被人詬病,河南道,我準備以朝廷的名義招募軍隊,由朝廷控制,不能屬於安西軍範疇。”
嚴莊眼珠一轉,又建言道:“那不如派安西將領去河南募兵,那樣名為朝廷兵,實為大將軍所控。”
李慶安微微一笑道:“既然不要,那就索性做得乾淨一點,不要做這種小動作,其實只要是唐軍,那早晚必被我所用。”
嚴莊一連兩個建議都沒有被採納,心中不由有些黯然,這些天自從李慶安用韋青平為幕僚後,對他重視有加,連連採用他的兩個重大建議,這讓嚴莊心中有些失 衡,他可是跟了李慶安多年,才熬到李慶安心腹的位置,而韋青平剛來,身份背景尚未查證清楚,李慶安便採納他的重大建議,準備辭去右相和修建唐直道,這便讓 嚴莊心中嘆出了衣不如舊,人不如新的感慨。
李慶安瞥了嚴莊一眼,見他情緒低落,便知道他是為韋青平之事有些失落,李慶安心中不由微微一 笑,他和嚴莊相處多年,對此人的性情也十分了解了,嚴莊陰謀不錯,對自己也忠心耿耿,就是心胸狹窄了一點,在安西,那個慶王的閻幕僚就是被他打壓,至今難 以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