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3 / 4)

小說:徐海東 作者:死磕

不怕疲勞、不怕犧牲、英勇頑強的鬥爭精神,方可解今日之圍!走是不能走了,大白天的,上官雲相在空中,你走到哪,他追到哪裡。靠‘走’來擺脫敵人是不可能的。只有打散他們、打潰他們、打沒他們,我們才能順利到達鄂東!”

兩個人立即形成了統一的命令:“第七十四師繼續扼守胡山寨制高點,箝制和消耗敵第四、五支隊;第七十五師二二四團從寨北迂迴到劉灣北側,協同第二二三團向敵第一○七、第一一七師實施突擊;而後,第二二四團迂迴至朱家坳以南,第二二三團到朱家坳以東,與第七十四師協同攻擊敵第四、五支隊。”

命令下達後,部隊立即進行短促有力的政治動員。徐海東率領第二二四團沿胡山寨北山麓隱蔽地迅速迂迴到敵第一○七師側後,突然發起猛攻,第二二三團乘機反擊,敵被迫向東撤退。接著,第二二三、第二二四團團體同攻擊第一一七師。在紅軍猛烈攻擊下,該敵不支遂撤退。

徐海東率領二二三團,二二四團向敵第四、第五支隊的側後猛攻。戰士們見軍長身先士卒,一個個驍勇如虎,向敵群衝殺過去。

空中的上官雲相看到兩個師落荒而逃,氣得過且過暴跳如雷,大罵“飯桶”!同時,命令第四、五支隊猛攻胡山寨制高點,以挽回敗局。

整個戰場硝煙瀰漫,槍炮聲隆隆,火光閃動。敵人哇哇地向山上衝。

吳煥先率領第七十四師堅守胡山寨制高點,火網密集、利如尖刀,敵人像被割的秋草,一排排倒下。

山下,徐海東指揮兩個團向上衝鋒,與敵人接上了火,拼起了刺刀,兩軍鉸在了一起。

徐海東手中的刺刀往來自如,所向披靡,一個個敵兵倒下。

徐海東看見陶家河練拼刺刀的那虎墩墩的戰士,他手中的刺刀,如一條游龍,在敵陣中大顯神威。

兩軍對壘,勇者勝。這是徐海東訓練時的口頭禪。也是每個紅軍戰士的座右銘。軍長和戰士們一起廝殺,又極大地鼓舞了士氣。個個奮勇當先,前赴後繼。

敵第四、第五支隊三面受圍,雖有空中上官雲相在督戰,也無濟於事。軍心大亂,奪路潰逃。上官雲相的飛機在空中盤旋兩圈,留下四千多死傷及被俘官兵灰溜溜地走了!

戰後的徐海東,一身戰塵,高挽衣袖,滿面春風,高高地站在一塊石頭上,面對著恐懼不安、垂頭喪氣的戰俘們說:“我放你們回去,有種的,打日本人去!”

一聲清脆的馬鞭響,震撼了所有被俘東北軍的心靈,也震撼了所有有良知的國民黨官兵,震撼了所有阻礙革命的反動派。

始長征越圍寨 遇險獨樹鎮1934年11月11日。豫東南花山寨。

夕陽晚照,炊煙正從村寨嫋嫋升起。

中共鄂豫皖省委正在開第十四次常委會議。根據中共鄂東北區委書記鄭位三轉達程子華帶來的中央精神和中革軍委副主席周恩來的口頭指示,結合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鬥爭實際,討論著紅二十五軍實行戰略轉移的問題。

省委書記徐寶珊正在唸中共中央早在2月12日給省委的指示信:……省委當前的任務,在於保全我們的活力,保全我們的隊伍,去創造新的蘇區,新的根據地,整理、鍛鍊和強固我們的力量,創造新的主力紅軍。同時廣泛開展游擊戰爭,為恢復原有蘇區而鬥爭。這是目前形勢下唯一正確的路線。

再固執著“死守”的方針,是隻有犧牲我們的幹部,犧牲我們的活力,必至完全葬送我們的事業。

徐寶珊說,我們是7月1日收到這封指示信的,當時省委根據鄂豫皖鬥爭的實際情況,決定暫不完全脫離蘇區,採取徐海東同志的建議:內線運動持久戰和外線遊擊速決戰並重的方針,在徐海東同志率領下,紅二十五軍像一條游龍,騰雲駕霧,自由往來於敵人林立的碉堡之間,保住了紅軍的有生力量,又開闢了以朱堂店、陶家河為中心的兩塊遊擊根據地,鼓舞了鄂豫皖邊區軍民的革命熱情,給張學良的東北軍以沉重打擊,粉碎了他三個月剿滅紅軍的妄想。當時,省委的決定是正確的。現在情況不同了,該討論一下紅二十五軍戰略轉移的問題了。中央2月指示信分析的鄂豫皖蘇區的形勢,我看對現在更為適宜。指示信中還明確提出了:關於新的地區的選擇,原則上應注意下列條件:⑴敵人力量比較薄弱;⑵群眾中革命影響較大,或者群眾比較容易為我們爭取者;⑶地形有利於我們防禦和作戰,糧食和一般物質條件較豐優的。

應根據這一原則及中革軍委的軍事指示,以及根據當時當地的具體 形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