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曹雪芹感慨萬分。他還到處尋訪江寧織造府裡的舊人。在秦淮市井之間,訪到他少年熟識的一個小丫頭,過著孤苦伶何的生活。曹雪芹很同情她的遭遇,就聘為續娶夫人,並給她取名為“芳卿”。芳卿精於工藝美術,能自編自繪織錦圖樣。這大約是當年在織造局學來的。曹雪芹曾和她共同研究織錦工藝,寫成書稿。尹繼善同曹家是世交,對曹雪芹很看重,請他在總督衙門做文書。這種師爺生活自然與他的性格不合。第二年,他就帶了芳卿辭職回京,仍然在西山過著貧困的日子。
曹雪芹寫《紅樓夢》是非常執著的。在這個過程中,他中年喪妻(原配夫人),痛心欲碎;晚年,唯一的愛子又不幸夭折,更加重了他無比的悲傷和哀痛。可是,他沒有因此而被擊倒,輟筆停寫。傳說他往往走到哪裡,就寫到哪裡。出門見到好山好水,或聽到別人說一句對他有用的話,他總是以石頭當書桌,立刻拿出隨身帶的紙筆記下。又傳說他有時因買不起紙,把舊皇曆拆開,反過來寫字。就這樣,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一直到1764年(一說1763年)除夕,在富戶人家爆竹喧天,歡聲笑語中淚盡而逝。死時,他還不到五十歲。留下的,除了掛在壁上的琴劍,和續娶的新婦外,那就是一疊未完成的八十回《紅樓夢》原稿。
在八十回《紅樓夢》原稿中,曹雪芹創造了一系列藝術形象,著力描寫了賈寶玉、林黛玉的戀愛故事和反封建的思想,以及賈、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的日趨衰亡的過程。內容涉及到了封建社會末世的典章制度、道德法律、文化教育、思想觀念以至風俗習慣等各個方面。只因為他未寫完全書就撒手人間,所以故事的情節並不完整。差不多與曹雪芹同時代或稍後的高鶚,根據曹雪芹八十回提供的線索續作了四十回。這後四十回在人物性格上,比較接近原著,部分章節也寫得很成功,但從藝術性和思想性來看,還是不能與原著相比的;尤其是思想性更存在嚴重的缺陷,甚至有些地方違背了曹雪芹的原意。如本來已一敗塗地的賈家,在高鶚筆下,最終竟“蘭桂齊芳”,家業復興,為封建社會拖了一條光明的尾巴。這不能不說是他的敗筆。自然,由於高鶚的續作,使《紅樓夢》得以一百二十回本的完整情節問世,這是他的功績,我們是不應抹煞的。
《紅樓夢》是中國十八世紀、也是中國古代一部最優秀的小說。儘管作者受時代和世界觀的限制,發出了“有志歸完璞,無才去補天”的浩嘆,企圖對沒落腐朽的封建社會進行補救;然而,他畢竟透過典型環境中典型人物的具體描寫和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戀愛悲劇,深刻地反映了封建制度的不合理和對青年人的摧殘,以及由此證明封建社會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潰和滅亡的命運。這部書,具有濃厚的民主主義思想色彩,因而這書在社會上一流傳,就引起了封建衛道者的深惡痛絕,嚴厲禁止人們閱讀。
《紅樓夢》初名《石頭記》,全書故事就是由青埂峰下一塊石頭引起的。在曹雪芹逝世前,他的親朋故舊就已開始傳抄。逝世以後,傳抄得更多,因此有了許多八十回的抄本。其中最為人注目的是《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因上面有許多“脂硯齋”的評語和批點而得名。簡稱“脂評本”。但“脂硯齋”為誰,至今也不為人所知。1791年,有活字排印本,連同高鶚續作在內,共一百二十回。1792年又重排一次,是在原印本的基礎上略作修正而排印的,並且改名為《紅樓夢》。現在我們通常讀的《紅樓夢》,大多是根據這個本子來的。
《紅樓夢》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的文學遺產,而且在全世界人民心中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從十九世紀上半期起,《紅樓夢》就開始流傳到國外,至今已有英、俄、法、日、越、匈等國文字的譯本。這樣眾多的譯本足可證明,《紅樓夢》及其作者曹雪芹是永遠不朽的。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