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的“心靈陽光”
關注弱勢群體,是一種心靈的陽光。某博士先後來了四封信,從信中可以看出,他十分關注這個弱勢群體——艾滋病病人與艾滋孤兒。該博士為“防艾”宣傳工作力度不夠而著急,但事實情況,他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他的思想行為可以代表眾多的有志之士和愛國青年知識分子,他的想法很難付諸行動,因為“防艾”宣傳存在一定誤區! 他關心弱勢群體 他在信中寫道: 我本人現在是復旦大學的博士研究生,男性,因為也出生於底層,有過很不幸福的童年,所以我一直很關注弱勢群體的境遇,為世上還存在著的不公正而深感痛心。我想利用寒假的時間,到河南南部幾個艾滋病的高發區做調查…… 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我想我除了寫點文章外,其實什麼事也不能為他們做,也許即便發表了也對改善他們的境遇毫無作用,但我相信做了總比不做好。其實我做這樣的調查純粹與我所學的專業無關(我是歷史學博士生),完全只是出於一種對弱勢群體的關注。 ……我估計我這次的調查,肯定不會很順利,甚至會有生命危險。我透過讀新聞系的同學和河南新聞界幾個人取得聯絡,他們均表示不能保證我的人身安全。我想好了,對艾滋病我是不怕的。 在2002年暑假,該博士來到河南,我也看到了他,因種種緣故,他未能深入農村,更難做大規模調查。他匆匆而來,匆匆而去。他的思想和實施結果是具有代表性的,他代表了現在一些有志之士和愛國青年們對艾滋病病毒攜帶者、艾滋病病人及艾滋孤兒的同情與關注,同時也顯示出了他們的無奈。 他告訴我一份2002年的調查報告,即中央黨校部分學員中的問卷調查結果,某些中級(地廳級)領導幹部對艾滋病相關問題的認知亦有一定誤區。 1� 的人認為蚊蟲叮咬會傳播; 2� 的人認為使用公共衛生設施會傳染; 3� 分別有、、14%的人認為與艾滋病病人共餐、談話、握手會傳染。 4� 41%的領導幹部認為艾滋病防治與自己的工作沒有關係。 5� 41%的人認為只有性亂、吸毒等墮落的人才會感染艾滋病; 6� 的人同意在工作機會上限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 7� 的人贊成隔離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 8� 的人認為衛生部門可以拒絕治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 ——摘自靳薇主編的《艾滋病防治政策幹部讀本》第29頁 這份艾滋病相關問題調查報告,令人心寒,也是該博士所憂心忡忡的緣由,為什麼這些領導幹部們對哪些行為不會傳播艾滋病知之甚少?為什麼?客氣地說:宣傳力度不夠。人們不能不為這一國難擔憂。 許多書報雜誌都講過:艾滋病是一種死亡率極高的傳染性疾病,20多年來,世界各國的科研人員對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除了性、血液和母嬰三種傳播途徑以外,至今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艾滋病病毒能透過空氣、水、食物、土壤、人與人之間的日常生活接觸傳播。  '返回目錄' &
5制止“巨輪”撞“冰山”
“中國正處在艾滋病災難的邊緣,一艘巨輪正在撞向冰山”,這是聯合國艾滋病中國專題組的警告。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指出:“我們必須看到這樣一個事實,今天,中國已經處於艾滋病疫情爆發的臨界點,如果中國要避免未來艾滋病的災難性爆發的話,現在已經沒有時間猶豫了。這對中國來說是決定性的時刻。” 在這個特定的時刻,很多人對艾滋病蔓延的形勢估計不足,對艾滋病本身知之不多,相當多的人對艾滋病防治工作多為歧視。這幾位大學生渴望瞭解艾滋病知識,這表明這一代青年已經意識到,在這一人類生死存亡的搏鬥中,所擔負的責任和應起的重要作用。 我真想成立“愛心社” 高奶奶: 您好! 來信與書都已收到,您放心吧,我一定盡力幫助您,確切地說是為我們民族做好這方面的宣傳教育工作。 目前,這些書已透過老師和學生髮放完了。當然,我不是盲目亂髮,主要發給一些有影響力、有愛心和有責任心的人。目的就是希望物盡其用,發揮它最大的作用。 的確,在我們周圍還有許多談艾色變的人,他們不瞭解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以及預防措施等知識,這方面的知識非常缺乏。說句讓您傷心的話,我的一位舍友都不敢拿您給我的信件。當她看完這本書後,真的瞭解了也不再害怕了。由此我想,任何一項事業的發展都需要一個過程,艾滋病的宣傳教育同樣如此。 ……奶奶,在這幾年的大學生活中,除了學業之外我覺得最大的收穫是自己變得更富有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