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個人跑出屋子,在草坪上,在花叢中,審視自己的新家。
窗前,王起明和郭燕在看著自己的女兒。
“寧寧,長大了。”王起明說。
“嗯。”
“她性格和以前有點不一樣。”
“怎麼不一樣?”
“我也說法上,反正,她不象你那麼溫順。”
“那就是象你,又寧又撅!”
王起明笑了。
他愛聽這個。他覺得女兒的性格上是象自己,接受能力強,反應快,不服人。
這使他滿意。
“可是,”他說,“她絕對不會知道我們這幾年在美國受的苦。”
“當然。”
“我得跟她講講。”
“去你的!少來那套憶苦思甜,”郭燕說,“我倒是覺得,這幾年不在她身邊,欠下她的不少。”
“欠下多少補多少!”
王起明認認真真地說。
為了彌補對寧寧的愛,王起明夫婦便可以說盡了全部的心力。
他們對寧寧,是有求必應。
吃的,給的是最有營養的,最好吃的,也是價格最貴的。
穿的,給的是最時髦的、質地最好的,當然也是價格最貴的。
有的時候,王起明會說一兩句這樣的話:“燕子,你看看你是不是太寵著寧寧了?”
郭燕總是這樣回答:“咱們受了這麼多的苦,難道不是就為了她的幸福嗎?”
只要她這樣的回答,他總是無話可說。
王起明嘴上說不要太嬌寵了寧寧,可實際上,他要寵起女兒來,比誰都要厲害。
自從寧寧到了紐約,所有的週末,他都陪著寧寧去玩了。
紐約的遊樂場所、公園和餐館,他們爺兒倆都去了一個遍。
這個時候,他比任何時候都要慷慨,幾乎可以說是一擲千金。
他覺得,這一切都正常太應該了。
是啊,我們受的一切苦,難道不就是為了她嗎?
他一直這麼想。
不要說是拋擲一些金錢和時光,就是把所有的資財都花在寧寧的身上,不也是應當應份的嗎?
無可爭議地玩,無可爭議地去花錢,不為別的,只為女兒一個滿足的笑。
至於寧寧自己,倒並不覺得這有什麼特殊,有什麼不應該的。
自從這個16歲的姑娘一踏上美國領土,就生活在無以復加的溺愛之中,所有的物質需求,只要她一開口,就都能滿足。
這些,她在北京,是連想也不敢想的,可是,在美國,她就產生了這樣一種認識:美國,就應該如此。這一切就是天然的,不需費腦筋去判斷有什麼應該有什麼不應該,伸出手去拿就可以了,閉上眼睛去享受就可以了。
她認為,美國,人人都是這麼生活,人人的日子都這麼過,這確實太棒了!她並沒有試圖瞭解父母是經過怎樣地一番奮鬥拼著性命才得到這一切的。
她不去想那一切,也就因此心安理得地去索取,不斷地索取。
這天,她在吃早飯的時候,正視著王起明,大聲地說:“爸爸!你現在手頭寬裕嗎?”
“買什麼,說!”
“我想買一輛跑車!”
王起明一愣,放下盛牛奶的杯子,吃驚地問:“你要買什麼?”
“跑車啊!”
“可是,你還沒有駕駛執照,買車幹什麼?”
“駕駛執照我很快就可以辦到。”
“但是這麼大的孩子,為什麼就要有自己的車?”
“這也是值得提出來的問題嗎?我們學校裡有不少孩子都有車!”
“美國的中學有很問題,你要學好的,不要學壞的。”
“什麼好的壞的,”女兒一撅嘴,“你不是總說美國好嗎?
一到給我花錢,怎麼又出了個有好的又有壞的問題了?“
“我們不是在討論一個國家的優劣,我們是在討論買車的問題,給你這麼個女中學生買車的問題。”
“對,我就是要買車。”
“你年齡不夠。”
“我很快就到18歲了。車先買下,到了年齡我再開!”
“等到了18歲再買。”
“沒幾天啦,先買吧!”
王起明看看妻子。
妻子也很沒主意地看看丈夫。
“我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