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3 / 4)

小說:漢獻帝新傳 作者:人生幾何

亮、陳宮、賈詡、司馬懿皆世出奇才,何故不重用之!”

劉備笑道:“陳宮善謀略,多機敏,然過於偏執,行事出謀皆有私心;諸葛亮善政務,事事謹慎,亦善行軍,司馬懿文武雙全,可治國可行軍,兩人皆為奇才,惜皆有獨掌大權之意,左右不和,故備使二人各安一處,且兩人畢竟年輕,只可出謀劃策,若親掌軍政必有亂弊。賈詡謀略深邃,行軍部兵難逢敵手,然甘願為謀士,不願與人相爭,雖是老臣,卻處處避讓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位後起之秀,令備無法重用。”

沮授臉色漸晴,淡淡一笑道:“皇叔有識人之能,難怪能連敗董卓、曹操、袁紹三人!”

劉備見沮授改稱皇叔,知他已有相投之意,遂託心坦言道:“先生既知備欲得天下,備亦不相瞞,請先生直言,若備得天下,對百姓可算好事?”

沮授微微一怔,旋即大笑道:“自然是好事,勝董卓、曹操二人,亦勝過袁紹這沒有肚量之人。”他話語一轉,輕聲道:“可惜未必勝過南方楚王,據我所知,南方糧稅遠低北方,年年糧草豐收,百姓病則可醫,人人有地可耕,百姓安居樂業,北方百姓多有人南投,其中徐、豫百姓十之八九都已南下!”

劉備頷首,道:“若先生願意南投,備當車馬相送!”

沮授大笑,道:“南方未必容我啊,我觀劉協所用周瑜、徐庶皆是其同門,可見其用人狹隘,曹操舊部于禁至今未得重用,便是皇叔相送,我也不願意去!”

劉備亦大笑道:“備知先生才華出眾,能觀遠景,善謀近事,若先生能為備所用,備當託付重兵,此後,先生、諸葛軍師、司馬將軍與我二弟關羽共掌北方兵馬,南下之事,備便託付先生了!”

沮授臉色一變,道:“皇叔此言差矣,我並無投效之意!”

劉備微有一滯,旋即笑道:“先生能投本初,蓋其生世顯赫,公以為可成大事爾,然本初卻無謀斷之能,亦聽信讒言,不能重用先生,備若能得天下,必然無事相瞞,只求借先生之力,早日了結這亂世爾。”

沮授沉思片刻,道:“皇叔要用我也可,但我有三個條件!”

劉備大喜,道:“莫說三個條件,便是十個又何妨?”

沮授道:“其一,冀州所降兵馬合為一軍,由我統領;其二,顏良、文丑、高覽、鞠義等將留與軍中,田豐、郭圖及辛氏弟兄留我帳中;其三,軍中各人官職由我任命!”

劉備淡淡地問道:“先生難道想自立一派嗎?”

沮授坦然笑道:“非此不能與司馬懿等人平起平坐爾,若力弱於他們,遲早為其所制,不能為皇叔征戰四方,亦有負皇叔之託!”

劉備看了看沮授,未見怒色,亦不見喜色,隔了片刻,長聲大笑道:“備知先生之能,此三個要求不足為過爾!”

沮授折腰相拜,道:“主公能有如此大量,勝過南方劉協更多,收復天下指日可成!”

劉備大喜,握住沮授之手,道:“備今日得先生,如高祖得張良!”

此後勸降袁紹舊部之事,皆由沮授負責,沮授不負劉備所託,除了高覽被迫送回晉陽囚禁外,其餘皆歸順劉備。

沮授掌權之後,立刻下令斬許攸等人,劉備前來相勸,欲留許攸一命,淚授道:“此人貪財忘主,留在帳下恐為劉協所賄!”

劉備假言勸慰幾句,復又叮囑沮授既然決心動手,必要除去餘黨,不得留有後患。

後賈詡得知,大驚失色,書函與劉備示警,言沮授無分曉忠奸之能,冀州帳下必有欲死而報效袁氏者,若今日不除,日後恐有大患。

劉備回書賈詡用人當不疑,賈詡與關羽道:“沮授若能知曉忠奸,焉能被許攸、逢紀所害,今其得勢,雖殺許攸,然逢紀、顏良諸人皆投之,其中必有文章,日後定然生害,危及主公大業,公與主公為兄弟,此事惟公可勸之。”

關羽雖知賈詡多計謀,然生性傲然,又素敬佩義兄劉備有識人之能,故道:“沮授相投,因我兄仁義爾,焉能有他故,文和不必多疑!”

賈詡暗暗為劉備擔心,不得已書信一封送與諸葛亮,與他直言其中利害,諸葛亮回函道:亮已多次勸阻,然皇叔仁義愛才,不願殺之,亮知此事,日後必當謹慎防備,公不必擔憂!

賈詡曾見過諸葛亮數次,知其年紀雖輕,行事卻小心謹慎,不容半點疏漏,又精明過人,見他已然留心,便不再提此事,欲靜觀其變。

第七卷 角力中原 第八章 備戰寒潮

沮授率冀州殘部投誠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