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難得有機會發揮口才,溫可清清嗓子,介紹說:“我以前炒股,對香港楊家還是有一定了解的,不知道潘先生是否聽說過‘美麗華酒店’這個名字?”
我對國內情況並不熟悉,向齊冰投去詢問的目光。
“我聽說過,上海就有一家美麗華酒店,是香港楊家所有的?”齊冰也是第一次乘坐勞斯萊斯,雖然表情冷漠,但多少有些好奇,所以讀懂我的眼神,馬上說。
“以前是,現在又不是了!”溫可賣了一個關子,停頓一下,透過反光鏡看下後排眾人表情,開始了長篇介紹:“香港美麗華酒店坐落於九龍,地勢非常好,面對大海,風景優美。那裡原來是幾個西班牙神父開的一個慈善旅店,50年代末被楊家買下,改成酒店。原來只有一百多間房子,然後一點點擴充,到1970年美麗華酒店股票上市的時候,已經有750間房間了。”
而且美麗華與其他酒店不同,它不是單獨的一棟樓,而是一組樓群。要裝修的話,不必停業,可以拆開來一部分一部分做。所以,美麗華可以不停業而不斷裝修,永遠給客人以嶄新的感覺。酒店裡面很多地方的裝潢,模仿中國宮廷,按照萬壽宮的樣式,古典色彩,美輪美奐。1970年上市以後又進行擴建,把對面一家戲院買下來,花了幾年時間,從750間房間翻到1200多間,成了香港最大的酒店,也成了香港三家酒店藍籌股中唯一的一家華資酒店。
記得美麗華股票上市後,一直盈利豐厚,但因種種原因停滯不前,生意不很景氣。1989年政治風波,西方國家對中國經濟制裁,對楊家產生衝擊,楊氏兄弟感到政治上的風險太大,有點灰心喪氣,有意出讓股份,遷往美國。
不過不管怎樣,美麗華的優質資產還是讓人垂涎欲滴的。香港首富李嘉誠的‘長江實業’,與最有實力的中資公司中信泰富集團主席榮智健聯手,一人一半組成一個收購公司,並委託香港著名的證券商百富勤,發出對美麗華的收購建議書,提出收購所有持美麗華股份的股東手中的全部股票,出價是每股155元,總收購價為85。94億元,收購目標是50%以上,如果達到90%以上,將按法律程式對美麗華實行非股份化。李嘉誠與榮智健,一個是華資頭牌,一個是中資狀元,兩人強強聯手,是一對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的黃金搭檔。當時,連我也深信不疑美麗華要易幟了。
可是沒想到,美麗華居然勇敢的站出來阻擊了。楊家大哥,美麗華公司的董事長公開發表宣告,稱收購方的出價太低,美麗華的股票至少值20港幣。
那時香港股市頓時一片譁然,投資者奔走相告,而我和普通股民一樣,大批買入美麗華股票。要知道,如果李嘉誠與榮智健搞的是惡意收購,就是你想買我不願賣那種,如今買方又勢在必得,那麼就得打一場昏天黑地的收購戰。
俗話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大打收購戰的結果,就是股價節節攀升,收購方不得不將收購價增加1元,調高到1650,而我因此小賺了一筆。”
沒想到楊家還有這麼一段歷史,我聽的饒有興趣,催促說:“那後來呢?”
溫可舔下嘴唇,唾沫橫飛的繼續道:“整個過程可以說是一波三折,也正在這時候,香港大富豪李兆基的‘恆基兆業’宣佈:已經以每股17。00元的價格,收購了美麗華34。78%的股份,總收購價沒有記錯的話,應該是33。5億元。得到訊息後,我也見好就收,放了所有的美麗華股票,小賺了幾萬塊!”
我聽的仔細,腦子快速轉動,皺眉提問:“怎麼會這樣?楊家不是認為股票價值20港幣嗎?怎麼17元就被收購了!”
“唉,後來才知道,原來美麗華自知無力抗衡李嘉誠和榮智健的收購,便去找李兆基。楊氏兄弟說,與其賣給別人不如賣給你。楊家提出的條件是,讓出控股權,保留管理權,美麗華不解散重組,不搞非非股份化。李兆基起初感到為難,因為他與李嘉誠一直是好朋友,合作過很多專案。但是,他與楊家又是世交,有很深的淵源,不忍心看到楊家已故世的父親以一生心血創辦的基業,落入他人之手。出於情誼,當然更出於對美麗華優質資產和所佔地盤的潛在價值的強烈興趣,終於決定對好友‘橫刀奪愛’。所以美麗華收購戰,以收購方的失敗而告終。”溫可說完,又補充一句:
“雖然現在的美麗華楊氏家族,已經不是如日中天了,但畢竟仍是香港第一層次的富門望族,能量不小!”
親耳所聞一場收購戰的始終,我不再言語,目光遠眺窗外繁華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