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鹹心中忐忑不安,帶著畏懼地抬眸望了官家一眼,最後的一絲僥倖都跌落到了谷底,若是官家將他臭罵一頓倒也罷了,可是這樣沉默不言,陰沉著臉,卻是從未有過的事,君威難測,說不定下一刻,便是雷霆之怒。
他心裡明白,這件事實在太大了,就是他這個尚書也捂不住,這個干係也擔不起。可是說起來,他這個尚書,實在是冤枉得很,任上出了這樣的大事,除了由他負責,還能由誰,心裡萬念俱焚之下,忍不住蕭然淚下,道:“陛下,臣有罪,臣萬死,請陛下裁處。這糧庫平時的守衛都是極其森嚴,只是這幾日年關將近,不少吏卒紛紛告假……”
他這話剛剛說到一半,便有人道:“張大人,你還要狡辯嗎?吏卒告假,這糧庫就可不必守了?就可讓賊子有機可趁了?”
第170章 簡在帝心
出來說話的,卻是一個御史,這御史話音剛落,張文鹹臉色更差,帶著求救似的目光向坐在錦墩上的衛郡公石英望去。
石英乃是開國威武郡王石守信的曾孫,膚色白淨,穿著一件圓領儒衫,既不顯得過於奢華,亦彰顯出身份,雖是欠身坐在錦墩上,面色卻顯得好整以暇;只是對張文鹹望來的求救目光,卻是無動於衷。
坐在石英身側的,則是祈國公周正,此外還有參知政事鮑超;與三人遙遙相對的,是中書省尚書右丞王韜、刑部尚書王之臣,以及兵部尚書屈文、當朝太尉高俅。
這幾人俱都是朝中最顯要的人物,倒是坐在不起眼角落的一個老臣,反倒沒有引起旁人的注意,這老人穿著朝服,慈眉善目,顯得和藹可親,可若是有人敢輕視他,只怕這算盤就打錯了,此人乃是大名鼎鼎的吏部尚書楊文時,掌握天下官員的功考、升降。
張文鹹見衛郡公默然不語,隨即面如土色,轉而不斷地對著趙佶求饒請罪。
這糧庫原本並不歸張文鹹直接統屬,身為一部之長,這些具體的細節與他並無干係,可事到如今,這替罪羔羊卻算是坐實了的。
沉默許久,趙佶突然開口道:“糧庫失火,事關重大,這件事,要徹查到底,都下去吧,衛郡公和王韜二人留下,朕有話要說。”
到了這個時候,趙佶反倒是出奇的冷靜,既沒有問責之意,又絕口不提重大影響,疲倦地揮揮手,將這閣中之人驅出。
眾人紛紛告辭,張文鹹見趙佶並不問罪,反倒是愕然半響,伏請跪安之後,狼狽地走了出去。
等出了文景閣,這十幾個官員卻也是曲徑分明,分為兩路出了皇城,張文鹹這一路走,卻是大惑不解,官家今日到底是什麼意思,出了這樣大的事,為何連斥責也沒有一句?他心中又是慶幸,又是不安,在承德門前停下,卻被周正、鮑超二人叫住了。
張文鹹碎步過去向周正、鮑超二人行禮,苦笑道:“公爺、鮑大人。”
周正頜首點頭,負著手,卻是領著兩個人往不遠處的柳蔭處走,嘆了口氣道:“張大人,你是不是在想,方才為何衛郡公沒有為你求情?”
張文鹹連忙道:“下官絕無此意。”
周正止步,負手遙望著遠處金碧輝煌的宮闕,微微嘆了口氣道:“這件事鬧得太大了,依官家的意思,開脫、求情只會害了你。”
眼見周正推心置腹,張文鹹也不再保留了,道:“只是今日官家的舉止卻是讓下官看不透,明明御史們已是群情激奮,為何官家卻對下官不發一語?”
周正呵呵一笑,道:“官家在等。”
“在等?”張文鹹豈是蠢人,似乎想到了什麼。
一旁的鮑超道:“公爺的意思是,官家認為,這糧倉失火之事,只怕並沒有這麼簡單,因而才說了個徹查到底四個字。若這件事不是亂黨所為,張大人的干係也就輕了一些,所以,張大人眼下要做的,就是一面閉門思過,這幾日儘量少與人接觸,更不要四處打聽什麼訊息。至於第二條嘛,就是儘量清查出戶部主管糧庫的官吏,這是至關緊要的,張大人要度過眼下的難關,就一定要從中尋出些蛛絲馬跡來。”
張文鹹聽得目瞪口呆,這一番話再淺顯不過了,也即是說,官家懷疑這並不是什麼亂黨所為,極有可能是戶部自身做下的案子,是監守自盜。
這怎麼可能?不過若官家真是如此想得,張文鹹也不由得鬆了口氣,這就證明,官家對自己還是較為信任的,否則這監守自盜的第一個嫌疑人便是他自己。其實他這個戶部尚書還真有些有名無實,說是一部之首,可是他這人性子隨和,底下的侍郎、主事也都各有山頭,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