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公子就是再如何抽不開身,如何也需走一趟的。”
沈傲聽罷,頓然滿臉敬仰之色,道:“噢,原來是官家要學生赴宴的,你為什麼不早說,官家日理萬機,殫精竭力,操勞國事,竟還能在百忙中抽出時間來過問學生,學生感激涕零,喜不自禁,彷彿滔天碧海中望到海岸,孤煙大漠中遭遇綠洲,又如甘泉入口滋潤心田,夜黑風高眺望星辰。不過,學生倒是想問問,大皇子舉辦鑑寶大會,為何大會的獎勵遲遲未到,公公莫怪,我絕沒有誹謗大皇子的意思,大皇子品行高尚,德配天地,孚尹明達,實乃我等楷模,可是是人都有忘事的時候,公公回去,能否向官家說一說,請官家過問一下,小小獎勵,對於官家和大皇子自然算不得什麼,所謂九牛一毛,不足掛齒,可是對學生,卻是很重要的。”
王含汗顏,這七拐八彎的,先從官家,之後說到大皇子,最後又說到鑑寶大會,這個沈公子一張嘴還真是厲害。
王含雖然如此想,卻是諂笑道:“是,是,奴才一定回稟楊公公,至於這國宴之事嘛……”
“去,當然要去,官家開了口,學生敢不去嗎?”沈傲慎重其事地樣子,然後繼續道:“有勞公公這麼遠來知會,公公先喝一口茶,我還要和你說說鑑寶大會的事,這件事說來話長,學生至今回想那大皇子的風采仍是揮之不去,那一日……”
王含哪裡還敢喝他的茶,這小子是在給人挖坑呢,向大皇子要獎勵,還要雜家去說,雜家在宮裡連個屁都不是,敢向誰說去,連忙道:“雜家還有公務,下次再聆聽沈公子教誨,告辭,告辭,沈公子不必送,不必送了,來日方長嘛。”
沈傲還是將他送出了門外,在往回走的路上,心裡卻是在奇怪,國宴?哪門子的國宴?為什麼叫本公子參加?居然還是皇帝老兒親自開口的?莫不是鴻門宴吧?
隨即,沈傲卻是曬然一笑,鴻門宴未必,皇帝真要整他,還需要擺個鴻門宴嗎?捏捏手指頭就夠了。
接下來的這兩日,沈傲心無旁騖,繼續研習經義;經義的技巧,還是在於練,不斷地做題,而後不斷地修正,現在恰好是放假,可以多和陳濟學習,光陰似箭,沈傲的時間耽擱不起。
在這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年代,靠小聰明永遠只是點綴,若是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仍然只有科舉一途。
陳濟這一次出的題是《女與回也孰愈》,這句話摘自論語,原話是: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意思是孔子對子貢說:“你和顏回比,誰好些?”子貢說:“我怎能和他比他能聞一知十,我只能聞一知二。”孔子說:“是不如,我和你都不如顏回啊!”
一句很簡單的話,卻要圍繞這句話作出一副文章,說出一番大道理出來,還要講究格式,填充辭藻,其難度可想而知。這一道題目,比之沈傲中試所作的經義顯然要難了幾分,中試時的題目尚且還有主旨,可是這個試題,卻是模稜兩可,讓人抓不住關鍵點。
沈傲對著題想了幾個時辰,才咬著筆桿子尋到了個開題,下筆寫的是:以孰愈問賢者,欲其自省也。夫子貢與顏淵,果孰俞耶,夫子豈不知之?乃以問之子貢,非欲其自省乎?
沈傲從題中抓住的重點是“孰愈”、“自省”兩個關鍵點。前者是題中的實詞,後者是朱注中的意思,即“觀其自知之如何”?“孰愈!”是比較子貢與顏淵,“自省”是啟發子貢的認識,為什麼要啟發他等。
有了這個破題,便可以從這裡展開議論,也就是說,承題時抓住如何學習,如何啟發就可以了。
這個破題雖然俗套,卻也不會失分,算是中規中距,至於後面的承題、起講、領題、出題、過接、收結就相較而言簡單多了,有了開頭,之後的文章只需按著這個主旨不斷的填充即可。
等這篇經義寫完,沈傲發現,天竟是亮了,一篇經義,竟是琢磨了一個通宵,在渾然忘我的情況之下,沈傲既是疲倦,又顯得有些興奮。每一點的進步都讓他有一種充實感,而這篇經義幾乎發揮了他最好的水平,相較於這種難題來說,若是換作一個月前,他只有兩眼一抹黑的份,可是有了陳濟的指點,不但思路開闊,而且做起文章來逐漸有了自己的風格,所謂熟能生巧,再加上陳濟這個名師,這樣的進步只能用神速來形容。
沈傲吹乾了墨跡,卻一點也不覺得困頓,興沖沖地將文章折起,便直往陳濟的住處了。
如今他與陳濟熟識,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