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們只能用殺手鐧了。
“陛下可曾知道,那些花石綱的差役為了中飽私囊,見了百姓的珍寶便立即去貼了黃紙,向人聲稱這是陛下要的貢物。結果這些珍玩大多落到了他們的手中。他們得了好處,可是陛下得了什麼?陛下是萬乘之君,本該受萬民的擁戴,結果卻因為一些小人的搬弄,結果卻要為他們揹負千古罵名……”
第352章 蔡京請辭
沈傲還在做監生的時候,花石綱的賬目已經在監生之中悄悄流傳,學生是最愛鬧事的,讀書之餘激揚幾句也是常有的事,更何況國子監的監生都是官眷之後,戶部的賬目也不知是誰洩出來,反正是鬧得沸沸揚揚。
穿越之前,沈傲對花石綱的印象只限於水滸傳的故事,當他看了賬目,真的下巴都要掉下來了,當時心裡就在想,哥們早知如此,還開個屁邃雅山房,現在回想起來的卻是,老子糊弄了這麼多國際友人,原來撈的錢財還不如一塊石頭,失敗,太失敗了!
那賬冊實在觸目驚心,一年的花費就是三千萬貫,三千萬貫是什麼概念?整個大宋,一年的歲入也不過是一億數千萬貫罷了,只這一項,天知道讓多少人就此發了家。
沈傲又嫉妒又義憤,嫉妒是必須的,感情在造作局裡的一個差役都是身家萬貫,見了誰家有好東西,尋了上司打個商量就可以拿著黃紙搶啊,哥們為了撈點錢,糊弄國際友人舌頭都受內傷了,原來還不及人家一個零頭,一張黃紙。
義憤也是理所當然,沈傲的錢財,總是要上下打點,皇帝有一份,太后有一份,岳父楊公公也不能少了,還有嬪妃、宗王,一個都不能少,打的還是為國爭光的旗幟。原來自己忙活了半天,還以為當真為國多少增加了點兒錢鈔。可是這跟花石綱的花用比起來,那真是差了了個十萬八千里!
皇帝就是這樣折騰錢的?
裁掉花石綱,是大勢所趨,朝廷的國庫已經空了,這還不算,北方的遼國只有天知道能擋金人多久,沈傲可不想做金人屠刀下的斷頭鬼,不立即籌措些糧餉,還不知道怎麼死呢。
其實花石並不值多少錢,所謂的花石要嘛就是從山裡採來的石頭,要嘛就是強取豪奪出來的,真正的消耗是在運費和貪瀆上,造作局、織造局上下,層層剋扣下來,還有沿途徵用的民夫,其糜耗之大,世所未見,只有勸說趙佶放棄花石綱,才能斬斷這些人的財路。
沈傲的一番話道出,趙佶忍不住挑了挑眉,不由陷入沉思,手扶著椅柄,不斷摳著柄上的紅漆,闔著目,臉色很不愉快。
沈傲那一句話的意思是告訴趙佶,自己被人黑了,那些混賬東西中飽私囊倒也罷了,可是吃相太難看,直接四處去搶劫,偏偏打的還是皇帝的名號,結果他們得了好處,皇帝卻留下了罵名。
趙佶原本還不覺得什麼,只是認為造作局那邊只要肯按時供奉,貪瀆、擾民都可以不問,可是聽了沈傲這句話,不禁勃然大怒,原本還以為這些傢伙是為他辦事,原來他們順道兒連他也一道辦了。
讓皇帝背黑鍋,這就不能讓趙佶容忍得下了,他冷笑著蹦出一句話:“沒這麼容易,楊戩,去傳中書省制詔,告訴他們,朕要查一查蘇杭造作局。”
所謂制詔,其實和後世明朝的票擬差不多,不過大宋的權利一共分為了三部分,分別是中書、門下、尚書三省,中書負責按照皇帝的意思草擬詔書,之後再將詔書送到門下省核定,最後交給尚書省執行,這三個環節,有效地制衡了相權。
楊戩應了一聲,正要去傳話,趙佶似是又想起什麼:“你回來,還是不必制詔了,直接草擬中旨吧。”
楊戩眼眸一亮,頓時明白了什麼,中旨最大的作用就是皇帝直接繞過三省頒佈自己的命令,如此重大的事卻是發中旨執行,可見陛下已經不再信任三省了。
至於為什麼不信任三省,其實只需想一想就明白,蔡京領的是總攬三省事,不信任三省就是不信任蔡京,楊戩與蔡京從前並沒有仇隙,只是最近和沈傲攪和在一起,二人又是親戚,打斷了骨頭連著筋,不和你蔡京對著幹和誰對著幹。如今蔡京在無形之中失去了皇帝的信任,當然可喜可賀。
不過楊戩卻一丁點都沒有表現出落井下石的快感,低眉順眼地應下道:“是。”
沈傲的陰謀得逞,喜笑顏開,他才沒楊戩那般的矜持,喜滋滋地道:“陛下,何必要讓別人去查辦,真叫人去查,最後也是一筆糊塗賬,反正陛下要南巡,不如陛下親自去查,哪個龜兒子貪瀆了陛下的錢,又讓陛下背了他的罵名,就把他的錢悉數抄回來,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