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夏五可也。”是亦不務奧僻,不尚穿鑿之旨。然注“爽死”
以為爽鳩祭鳥,恐古文雖奧,不至此。解“俊風”為俊美之風,是又未考《尚書大傳》“時有俊風,俊者大也”之文,而以意解之矣。
△《夏小正注》·一卷(編修勵守謙家藏本)
國朝黃叔琳撰。叔琳有《硯北易鈔》,已著錄。《夏小正》一書,原載《大戴禮》中,自《隋志》始別為一卷。宋傅崧卿始分別經傳而為之注。朱子沿用其例,稍加考定,附於《儀禮經傳通解》中,而未言所本。元金履祥亦未見傅氏之書,遂以為朱子舊本,採附《通鑑前編》夏禹元年下,而句為之注,與《傳》頗有異同。國朝濟陽張爾岐合輯《傳》、《注》為一編,附以己說。叔琳以《傳》、《注》多相重複,乃汰其繁蕪,以成是注,亦以己說附之。其稱“傳”者,《大戴禮》之文。其稱“注”者,履祥之說。注中稱“張氏曰”者,爾岐說。稱“案”
者,叔琳說也。其中如改“種黍菽糜”作“菽貳��隆拜姆‘”作“菽麋”;“鹿人從”,引《易》“即鹿從禽”;“丹鳥、白鳥”不主螢火、蝙蝠及蚊蚋之說;以叄��醯灰浴澳陝閹狻蔽��錚航雜刖傷擋煌�V痢懊�狻薄洞�分小扒�臁敝�簦��痘茨獻印貳骯腦臁敝�模�轎�後。�蚯:仙躋印�
△《大戴禮刪翼》·四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姜兆錫撰。是編節錄《大戴禮記》而自為之注。其孫姡О掀浜笤唬荷疽碚擼�蚓殺徑�酒浞比擼�砥湟謇碚咭病I酒浞比擼�紜侗8燈�飛救ノ汗�遊藜傻任摹R砥湟謇恚�紜獨袢�酒�肪蕁盾髯印貳襖�簟幣哉�襖� 敝�笫且病�
有注在《家語》而從略者,如《王言》、《五義》、《五帝德》、《盛德》等篇是也。有注在《禮記》而從略者,如《哀公問》、《禮察》、《曾子大孝》、《朝事》、《投壺》等篇是也。有注在《儀禮》外編而略互見其義者,如《夏小正》、《武王踐阼》等篇是也。有舊本無注而箋解者,如《曾子立事》、《本孝》、《制言》、《天圓》與《少間》、《本命》等篇是也。”其述兆錫之意頗悉。然古書存者僅矣,翼可,刪不可也。
△《夏小正詁》·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諸錦撰。錦有《毛詩說》,已著錄。是編解《夏小正》之文。或採他說,或出己意,欲仿鄭玄之說《檀弓》、《注》簡於《經》,故所注最略。然頗斷以臆見。如“正月雉震呴”,此自感陽氣而震動。舊解謂雷在地中,人不聞而雉聞之,已為穿鑿。錦乃斷“雉”為一句,“震”為一句,“呴”為一句,意訓震為雷。正月安得有雷乎?“雞孚粥”讀粥如字,解為祝雞聲,引韓愈詩“群雌粥之”為證。然則“二月出初俊羔,助厥母粥”,亦解粥為祝雞聲乎?古文簡奧,傳寫多訛,固不必一一強為之辭。必欲盡通之,則不鑿不止耳。
──右“禮類”《禮記》之屬四十一部,五百五十四卷,內一部無卷數,《附錄》四部,七卷,皆附《存目》。
卷二十五 經部二十五
○禮類存目三
△《禮經奧旨》·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舊本題“宋鄭樵撰”。考其文即《六經奧論》之一卷也。《六經奧論》本危邦輔託之鄭樵。此更偽中作偽,摘其一卷,別立書名以炫世。曹溶漫收之《學海類編》中,失考甚矣。
△《三禮考》·一卷(內府藏本)
舊本題“宋真德秀撰”。諸家書目不著錄,惟曹溶《學海類編》載之。書止五頁,引程朱諸儒之說凡九條,條下系以案語。然案語內引元泰定中邱葵更定《周禮》,又引吳澄《三禮考注》,德秀何由得見之?其偽不待言矣。
△《三禮考注》·六十四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舊本題“元吳澄撰”。其書據《尚書·周官篇》以改《周禮》六官之屬。分《大司徒》之半以補《冬官》,而《考工記》別為一卷。《儀禮》十七篇為正經,於《大、小戴記》中取六篇為《儀禮》逸經,取十六篇為《儀禮》傳。別有《曲禮》八篇。然澄作《尚書纂言》,不信古文,何乃據《周官》以定《周禮》。即以澄《三禮敘錄》及《禮記纂言》考之,所列篇目亦不合。其經義混淆,先後矛盾者,不一而足。虞集作澄《墓誌》,宋濂《元史》澄本傳,皆不言澄有此書。
相傳初藏廬陵康震家,後為郡人晏璧所得,遂掩為己作,經楊士奇等鈔傳改正。
然士奇《序》及成化中羅倫《校刻序》皆疑其為璧所作,則當時固有異論矣。士奇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