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廣字約之,號古齋,休寧人。是書成於嘉靖丙申。因程用光所訂朱震亨《丹溪心法》,贅列附錄,與震亨本法或相矛盾。乃削其附錄,獨存一家之言,別以諸家方論與震亨相發明者,分綴各門之末。然均非震亨之原書矣。
△《避水集驗要方》·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董炳撰。炳字文化,泗州人。是編以常用有驗之方,分類裒輯,無所闡發。
其所用之藥有積雪草者,《本草》所未詳,特為具其圖形,述其功效。然藥類至多,惟在善用,正無取乎蒐羅新異,自誇秘授也。其以《避水》名者,蓋隆慶、丙寅淮水決,炳避居樓上以成是書。末附柳應聘撰《玉鶴翁傳》一篇,備載炳父相治醫事。玉鶴,相之自號,故炳又號懷鶴雲。
△《上池雜說》·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明馮時可撰。時可有《左氏釋》,已著錄。此乃其雜論醫學之書。大意主於溫補,伸東垣而抑丹溪。亦偏於一隅之見者也。
△《傷寒指掌》·十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皇甫中撰。中字雲洲,仁和人。其書原始《內經》,發明仲景立法之意,於諸家議論獨推陶華。第十三卷載節菴《殺車槌法》中,識於後雲,先君菊泉與陶翁厥嗣廷桂善,嘗得其所著《務寒瑣言》及《殺車槌法》傳心之秘旨云云。然節菴六書,至今為傷寒家所詬厲,則此書抑可知也。
△《針灸大全》·十卷(內府藏本)
明楊繼洲編。繼洲萬曆中醫官。裡貫未詳。據其刊版於平陽,似即平陽人也。
是書前有巡按山西御史趙文炳序,稱文炳得痿痺疾,繼洲針之而愈。因取其家傳《衛生針灸元機秘要》一書,補輯刊刻,易以今名。本朝順治丁酉,平陽府知府李月桂以舊版殘闕,復為補綴。其書以《素問》、《難經》為主,又肖銅人像,繪圖立說,亦頗詳賅,惟議論過於繁冗。
△《醫學六要》·十九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張三錫撰。三錫字叔承,應天人。是編成於萬曆乙酉。以醫學大端有六,分別論列。首四診法一卷,次經絡考一卷,次病機部二卷,次本草選六卷,次治法匯八卷,次運氣略一卷。自謂博採群書,各匯其要。然雜錄舊文,無所折衷。
王肯堂敘以醫聖稱之,過矣。
△《刪補頤生微論》·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李中梓撰。中梓字士材,華亭人。是編初稿定於萬曆戊午,已刊版行世。
崇禎壬午又因舊本自訂之,勒為此編。凡二十四篇,曰三奇,曰醫宗,曰先天,曰後天,曰辨妄,曰審象,曰宣藥,曰運氣,曰臟腑,曰別證,曰四要,曰化源,曰知機,曰明治,曰風土,曰虛癆,曰邪祟,曰傷寒,曰廣嗣,曰婦科,曰藥性,曰醫方,曰醫藥,曰感應,門類頗為冗雜。三奇論中兼及道書修煉,如去三尸行呵吸等法,皆非醫家本術也。
△《雷公炮製藥性解》·六卷(通行本)
舊本題明李中梓撰。凡金石部三十三種,果部十八種,穀部十一種,草部九十六種,木部五十七種,人部十種,禽獸部十八種,蟲魚部二十六種。每味之下各有論案。其稱雷公雲者,蓋採炮炙論之文,別附於末。考宋雷斅《炮炙論》三卷,自元以來,久無專行之本,惟李時珍《本草綱目》載之差詳。是篇所採猶未全備,不得冒雷公之名。又《江南通志》載中梓所著書有《傷寒括要》、《內經知要》、《本草通原》、《醫宗必讀》、《頤生微論》凡五種,獨無是書。卷首有太醫院訂正姑蘇文喜堂鐫補字,亦坊刻炫俗之陋習。殆庸妄書賈隨意裒集,因中梓有醫名,故託之耳。
△《魯府秘方》·四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劉應泰編。應泰嘗為魯王府侍醫。其裡貫未詳。是書分福、壽、康、寧四集。首載五言贊一首,以頌魯王。其餘皆分類隸方,亦罕奇秘。末載延生勸世等箴,尤與醫藥無關。前有萬曆甲午魯王序。考《明史》諸王傳,魯荒王檀八世至敬王壽鏳,於萬曆二十二年嗣封。是年歲在甲午,蓋即壽鏳,故其序自稱魯王八代孫也。
△《普門醫品》·四十八卷、附《醫品補遺》·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王化貞撰。化貞字肖乾,諸城人。萬曆癸丑進士,官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以僨事伏誅。事蹟附見《明史·熊廷弼傳》。是編摘錄《本草綱目》諸方,參以諸家論述,詳列病證,分類彙編。每門冠以總論,但有證候而不載診法。其凡例謂是書為不知醫者設,然望、聞、問、切,猶或審證未真,用藥多舛。況舍脈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