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所未及論者。蓋欲明孔之全,正莊之偏,反莊之肆,以歸學莊者於醇也。然莊子之書,汪洋恣肆,本不附託聖人以立言,此乃一一與之辨難,殊為贅設。至反《南華經》之名而別名《西華經》,尤為不必矣。
△《公餘筆記》·二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張文炳撰。文炳有《易象數鉤深圖》,已著錄。此書乃其講學之語。凡八十一篇,各立篇名。其大意欲仿《通書》,故其自序謂官浙江安吉州州判時,嘗奉檄校刊。欽定《朱子全書》,御纂《周易折中》,得益窺聖學之始終,全體大用,多所發明。然其學以無為宗,已全流於佛氏。又多雜以丹經之語,亦為不醇。
△《容膝居集雜錄》·六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葛芝撰。芝字龍仙,崑山人。是書所載,類多格言,若所云心本無慾,欲者非心之類。其學蓋頗雜於禪。卷首有芝自序,不著年月。而中引魏禧、徐枋語,知為近時人作矣。
△《苕西問答》·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吳學孔錄其師羅為賡講學語也。為賡號西溪,南充人。康熙中官烏程縣知縣。嘗顏其書室曰古小學,與門人講論其中。學孔錄其問答而附以與人論學之書。其大旨出於陸、王,而體例則全如禪宗機鋒。
△《續箋山房集略》·十八卷(兵部員外郎丁田樹家藏本)
國朝鄭道明撰。道明字希濂,號松岡,懷寧人。乾隆丙辰副榜貢生。是編皆其讀書劄記之文。卷一曰理氣解略,卷二至卷四曰四書解略,卷五曰四書徵略,卷六至卷八曰四書疏略,卷九曰洪範解略,卷十曰春秋解略,卷十一至十四曰經史解略,卷十五曰明史論略,卷十六十七曰明史綱目述略,卷十八曰葬儀記略、節烈記略。其學尺尺寸寸,摹仿宋儒,惟恐有一毫不似。在鄉塾老儒之中,亦可謂篤志者矣。
△《頤菴心言》·一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國朝喬大凱撰。大凱有《周易觀瀾》,已著錄。是編乃其筆記之文,多所論辨,而頗近拘迂。
△《聖學逢源錄》·十八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國朝金維嘉撰。維嘉號潛川,休寧人。是書每卷為一類,每類以六字標題。
既以逢源錄為名,而每卷之首又別題深造篇第幾字,未喻其例。其書為講學而作,然大旨參雜以佛、老。
──右“雜家類”雜學之屬,一百八十四部,七百五十卷,內十三部無卷數,皆附《存目》。
卷一百二十六 子部三十六
○雜家類存目三
△《事始》·一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其書皆推原事物之始,雜引經史。如以太師始於呂望,考之《尚書》,箕子已先為之,則非周始也。又如開府儀同三司謂始於漢代,考漢建初二年使車騎將軍馬防班同三司,同三司自此始,延平元年鄧騭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儀同之號自此始,而皆不雲開府。至魏黃權,乃以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蓋漢制惟三公開府,至魏始有開府儀同三司之號。是編混而一之,皆失精審。又如《檀弓》載乘邱之戰,乃士有誄之始,非自是而始有誄。引為誄始,亦殊疏舛。案《郡齋讀書志》,載唐劉將孫《事始》三卷,晁公武謂分二十六門,與此本體例不合。又載蜀馮鑑《續事始》十卷,卷數尤不相應。此本所引,皆唐以前書,疑後人抄撮類書中所引劉將孫書,湊合成帙也。
△《釋常談》·三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考陳振孫《書錄解題》曰:《續釋常談》二卷,秘書丞龔頤正養正撰。(案:王楙《野客叢書》作二十卷,此蓋誤脫十字。)昔有《釋常談》一書,不著名氏,今故以續稱。凡常言俗語,皆著其所始。然則此書之作在襲頤正之前,當出北宋人手矣。原序稱隨日註解,總得二百事,而此本僅一百二十六事,殆後人病其冗濫,有所刊除歟?明謝肇淛《文海披沙》雲,《釋常談》一書,作者不著名氏。其中援引蕪陋,極有可笑。至以鵝為右軍,箸為趙達,盲為小冠子夏,啊��悄遙�砦�乖兀�偈澄��潁�邇ㄎ�談��鈾牢�ッ鰨���W糹廣,皆謬誤不經,似村學究所為。其引負荊一段,尤似打鼓上場人語也云云。
今核其書,如謂程普為程據,謂夫婦不睦為參閱商,謂戴帽為張蓋,卸帽為傾蓋,謂鳳兮鳳兮為孔子之語,謂屣步為不乘鞍馬,謂膏肓之疾為晉悼公。謂秦醫為盧醫,謂董宣封強項侯,謂飲酒燭滅為絕纓,謂自稱己善為自媒,《齊東》之語,展卷皆是,尚不止肇淛之所摘。而災梨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