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部分(3 / 4)

朝蔣驥撰。驥字赤霄,號勉齋,金壇人。其父衡,字湘帆,後改名振生,以書法名一時。嘗寫《十三經》,於乾隆五年呈進,特賜國子監學正銜。驥書不逮父,而特以寫真名。是編凡二十七目,於一切佈局取勢,運筆設色,皆抒所心得,言之最詳。考古人畫法,多重寫貌人物,故顧愷之妙絕當代,特以是名。然相傳畫論則人物花鳥山水為多。其以寫真之法勒為一書者,自陶宗儀《輟耕錄》所載王繹《寫像秘訣》外,不少概見。丹青之家,多以口訣相傳,幾以為非士大夫之藝。驥是編研析精微,標舉格例,實可補古人所未備。正未可貴遠賤近,視為工匠之技也。

──右“藝術類”書畫之屬,七十一部,一千七十三卷,皆文淵閣著錄。

(案:考論書畫之書,著錄最夥。有記載姓名如傳記體者,有敘述名品如目錄體者,有講說筆法者,有書畫各為一書者,又有共為一書者。其中彼此鉤貫,難以類分,今通以時代為次。其兼說賞鑑古器者,則別入雜家雜品中。)

△《琴史》·六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宋朱長文撰。長文有《吳郡圖經續記》,已著錄。是書專述琴典。前五卷紀自古通琴理者一百四十六人,附見者九人,各臚舉其事蹟。後一卷分十一篇,一曰瑩律,二曰釋弦,三曰明度,四曰擬象,五曰論音,六曰審調,七曰聲歌,八曰廣制,九曰盡美,十曰志言,十一曰敘史。凡操弄沿起,制度損益,無不鹹具。

採摭詳博,文詞雅贍,視所作墨池編更為勝之。錢曾《讀書敏求記》但錄其載太宗九絃琴條,以為異聞,其實可資博識者不止是也。紹定癸巳,其從孫正大始刊版,併為後序。又其五世孫夢炎所作長文事略一首,舊本並附於後。今仍錄之,以見是書之緣起與長文始末焉。

△《松弦館琴譜》·二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嚴澂撰。澂字道澈,常熟人。大學士訥次子,以蔭仕至邵武府知府。是書所錄之曲二十有八,皆無文者也。其自序雲,古樂湮而琴不傳,所傳者聲而已。

近世一二俗工,取古文詞用一字噹一聲,而謂能聲,又取古曲隨一聲當一字屬成理語,而謂能文,古然乎哉?蓋一字也,曼聲而歌之,則五音殆幾乎遍,故古樂聲一字而鼓不知其幾,而欲聲字相當,有是理乎?考古詩被諸管絃者,大抵倚聲而歌,非以歌取聲。今世所傳古琴操者,皆其詞,非其聲也。觀濮上之音,師涓能聽而得之,此有調無文之明證。孔子鼓琴得其人,師襄始言為文王操。使有詞可讀,孔子不待問,師襄亦不待言矣云云。考葉夢得《避暑錄話》,稱廬州崔閒姜琴所彈凡三十餘曲,欲請夢得各為之詞,是亦宋代《琴譜》有聲無詞之明證。

澂之所論,最為近理。故琴派各家不一,而清微淡遠,惟虞山為最。是譜之後,繼之者有徐谼大《還閣譜》,天池、青山二家,遂為虞山派之大宗雲。

△《松風閣琴譜》·二卷、《抒懷操》·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程雄撰。雄字雲松,休寧人。是編輯諸家遺譜而參以己法。前附《松風閣指法》二篇,乃三山莊臻鳳原本,雄為之改訂。《琴譜》上下二卷,自清宮忘機至清商春山聽杜鵑,凡十一曲。譜中所增諸法,多出雄之新意,指法亦較他譜增倍。醉漁諸曲,更欲曼衍聲調,以博趣於弦軫之外,可謂心知其意者。其《抒懷操》一卷,則即以士大夫贈答之詞譜作琴曲,共四十餘調。協以五音,鏗鏘激壯,亦頗近自然。其於操縵之術,大抵得力於勹法居多。然譜調純熟而不涉於俗,亦學琴者所不可廢矣。

△《琴譜合璧》·十八卷(大學士英廉購進本)

國朝和素取明楊掄所撰《太古遺音》重為繙譯。掄本金陵琴工,輯舊譜為是書。其意蓋以古之雅樂不過如是,而不知其仍不離乎俗也。如普庵咒之類,已近煩手,以云乎太音希聲,一字一音之旨,又奚知焉?惟是指法五十三勢,頗得師授,為時譜之佳者。又《歸去來詞》、《聽穎師琴詩》、《秋聲賦》、《前赤壁賦》不增減一字,而聲韻自合,亦足取也。其餘附會古人,詞多鄙俚,只取其音,無取其詞可耳。和素,滿洲鑲黃旗人。官至內閣侍讀學士。就楊掄舊譜以清文譯之,於五音指法則用對音,蓋滿洲音韻,精微廣大,無所不包,用之於琴,尤見中聲之諧,天籟之合焉。

──右“藝術類”琴譜之屬,四部,二十九卷,皆文淵閣著錄。

(案:以上所錄皆山人墨客之技,識曲賞音之事也。若熊朋來《瑟譜後錄》、《注浩然琴瑟譜》之類,則全為雅奏,仍隸經部樂類中,不與此為伍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